記第二屆亞太地區青年論壇
周衍均
何為青年論壇
童軍運動中的「青年論壇」(Youth Forum)是建基於1993年第三十三屆世界童軍領袖會議(Scout Conference)所通過的一項「加強青年會員參與決策指引」(Policy on Involvement of Young Members in Decision - Making)之上。
「青年論壇」就是為了給予青年人一個機會,讓他們對感興趣之事情發表其觀點,並就其事給予建議;;同時,藉著參與「青年論壇」來發展並加強他們的決策能力。
青年論壇亦提供一個機遇,讓不同層面的童軍組織,能夠對青年會員所關心的事項有所了解和認識。亞太區青年論壇就是秉承著這種精神而組成。第一屆亞太區青年論壇早於一九九五年六月於新加坡舉行,來自整個亞太區多個世界童軍組織的青年成員,為亞太區內事務各抒己見,亦為童軍組織提供了一定的建議。
邁向新紀元
這一屆青年論壇的主題是「童軍邁向新紀元」(Scouting beyond 2000),正好與此屆亞太區童軍領袖會議的主題相互呼應。
參加對象
各國可派兩名代表和至多三名觀察員參加,資格的限制就是年齡必須在十八歲至二十六歲之間,中國童子軍於去年和前年均有舉辦國內的青年論壇,而此次香港舉辦的青年論壇中,成員也包含了民間團體。本次參與的國家共有十個國家:澳大利亞、孟加拉、中華民國、香港、日本、韓國、紐西蘭、菲律賓、新加坡、墨西哥。其他的團體有六個:香港女童軍、童軍知友社、民眾安全服務隊、少年警訊、香港青年協會、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總共五十一位青年出席本次會議。 此次會議,中國童子軍由張淑婷、許嘉隆、周衍均三位羅浮蘭傑童子軍代表與會。
會議
■ 七月二十一日 星期二 預備日
搭乘上午八點多的班機從中正機場直飛香港新機場,和以前不同的是,由於政治因素,我們決定穿著便服進入香港,和以往抬頭挺胸打國旗進海關的情形大不相同,我們都覺的很遺憾;我們擔心香港新機場出狀況,所有的行李都提上飛機。十一點多和接機的香港夥伴會合,隨行的還有菲律賓的代表,說台語也可以通喔!搭乘專車直達香港童軍活動中心,這是一棟 25層樓的建築物,主要部份為飯店,其中有三層樓是香港童軍總會的辦公室,文物供應中心也座落在此大樓內,是童軍企業化經營的範例。
參與的單位陸續報到後,約於下午五點驅車抵達此次會議地點,位於新界沙田的突破青年村,有點類似我們的勞工育樂中心。正式會議是從七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四日一連三日。香港總會早於去年十一月已經成立了青年論壇的籌備委員會(Host Organizing Committee),負責策劃與推行各項活動,這次的活動除了有一連串緊密的行程。除了預留討論的時段外,尚有參觀、遊覽等豐富的活動。和我同房的室友有兩位韓國的羅浮童軍,因此也和他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我們共分為五組,討論和外出參觀均是以組行動,我這一組共有11位不同單位的青年代表,用英文來進行所有的論壇活動。
今天的日程如下:
上、下午是各國代表報到,抵達青年村後進行歡迎餐會和隔日活動的簡報。之後大約八點左右,則依分組(此次打散各國代表,共有五個組)進行第一天晚上的市區觀光,乘坐青年村巴士前往地鐵站,搭乘地鐵前往港島鬧區觀光。
■ 七月二十二日 星期三 第一天
今天早上九點正式展開議程,先由大會工作人員,和亞太區辦事處的人員, 說明論壇的意義和進行的方式,以及童軍運動的回顧等專題。並接著介紹工作人員、導引委員會(即每組有一至二名的資深服務員協助)、議事規則、副主席選舉、候選人介紹。我國代表張淑婷伙伴高票獲選主席團祕書一職。
介紹討論主題
接近中午的時候,則是開幕典禮,舞台上進行著舞獅的表演,這一個表演單位由香港的一個童軍團所包辦(類似美國有一個印地安舞團,成員也都由童子軍組成,巡迴各營區表演。),以及來賓致詞和影片欣賞。今天討論的第一個專題是:青年人與社會的關係(Young People in Society),和我們自己主辦的青年論壇一樣,先進行引言和報告。(所謂的引言是指由學有專長人士做簡短的介紹和提供參考用的討論大綱。),隨後依組別來進行分組座談。(各組中自行決定主席和記錄,並有年長的引導委員可供諮詢和輔助。討論時間約為一個小時,隨即返回大討論室進行各組結論報告。在用過晚餐後,又是例行的隔天議程簡報。然後,大家又準備要出去走走了,今天晚上是全程搭乘巴士,到另外一個鬧區觀光,香港真是個不夜城。
■ 七月二十三日 星期四 第二天
今天早上討論兩個專題,分別是童軍運動及青年人與社會的關係(Scouting and Young People in Society)和自由發揮題。在第一個主題結論報告完後,我們參觀了香港的一些社會服務和教育機構。三個地點每個人自由選擇一處參加,我選擇的是“童軍知友社 ”參觀,童軍知友(The Friends of Scouting),顧名思義,童軍運動的朋友,我在想,為什麼他們要另外組織一個團體有別於童軍總會?而且在很多地方都有童軍知友的分社。再進行實地的參觀和探討解說之後,發現其功能比單純的童軍團來的多,這個團體就像是文化中心、社教館和課後輔導中心的結合體,提供了家教安親的服務,單元課程的教授,閱覽自修的環境,並有所屬的童軍團參加總會辦的活動,蠻不錯的。而且他們也有一個辦公室在總會的童軍大樓內。原來童軍知友社為香港童軍總會直屬機構,負責為非童軍支青少年舉辦活動。
下午抵達香港童軍白沙灣海上活動中心,童軍活動佔地雖然不是很大(香港地窄人綢眾所皆知),在中心內,有一棟三層樓的建築物,內有雨天活動場、教室、辦公室。旁邊有船隻儲藏室,一個斜坡下去就是專屬碼頭,另外有一片不算小的草原,設備算是很齊全。主要是提供童軍海上活動訓練。今天下午的討論是在草原的野餐桌椅上進行,偶爾換個場地轉換一下嚴肅得氣氛也不錯。晚餐後進行營火,所有活動均為英文唱跳,也許國內可以加強一些世界通用的歌曲教唱活動。約晚上十點,結束所有活動,再次驅車返回突破青年村。在營火的時候,主席團早已先回突破青年村,並開始了他們的工作,將這兩天的各組結論做一整合,並加以濃縮,列成建議案的條文草案,等待隔日的全體大會投票,通過後於童軍領袖會議呈交。
■ 七月二十四日 星期五 第三天
今天早上繼續前一晚未討論完的部份做討論,約在上午十一點,主席團呈上建議案的草案,由投票表決增修與否。關於呈上建議案和投票,運作的方式是主席團將最新的建議案以投影方式宣讀,由各與會單位的代表來進行逐條表決,對爭議文字做更合適的處理。也就是我們所謂的綜合結論報告。
下午一點,進行了閉幕典禮,表揚了參與這次大會服務的各國功作人員,交換紀念品和頒發給每一位參與者一張證書。兩點鐘左右,再次驅車前往市區,進行另一個系列的旅遊這次是遊覽維多利亞港、和太平山等地。以前常聽到的遊船河,原來就是坐船遊維多利亞港,香港總會包了一條遊船,我們來一趟一個多小時的行程,並在船上享用自助餐;維多利亞港的兩岸,高樓林立,特殊造型的建築物比鄰而立。由古典主義的鐘樓到後現代主義的建物,由「型態追隨機能 」的建築理念到「 型態表現機能」的轉變,對讀建築系的我來說,這趟香港之旅無異是另有收穫。
晚上的惜別晚會則是由各國輪番上陣,表演各國唱跳,有韓國情歌、竹竿舞、紐西蘭毛利人歡呼、高山青等等,大家依依不捨的互道珍重下,畫下了一個無限懷念的句點。
香港童軍簡介
香港童軍原為英國童軍總會的海外分會,後來成為世界童軍的屬會,香港童軍總人數約五萬餘人,總會轄下有四個地域(Region)和三十六個區會(District),並附有貝登堡聯誼會和童軍知友社,貝登堡聯誼會為退役或層擔任童軍的人士設立,讓他們可以繼續和童軍運動保持聯繫;童軍知友社則向各社區青少年宣揚童軍精神。
香港童軍成員按期年齡分為小童軍、幼童軍、童軍、深資童軍和樂行童軍五個支部。另外也拓展到非華語人士、傷殘人士和教導所內的年輕人。(小童軍即為我國的稚齡幼童軍,深資童軍類似行義童軍,樂行童軍則為羅浮童軍),一般所謂的童軍是指陸童軍(Land Scout),香港另有海童軍(Sea Scout)和空童軍(Air Scout),針對各自領域,增加了具特色的專科章項目。
在青年論壇結束的隔天,我們三位青年論壇的代表繼續參與第十九次亞太區童子軍領袖會議(APR Scout Conference),地點在香港童軍大樓。
我個人認為羅浮蘭傑這個階段,可以參與的國際活動,可概略劃分為:大露營服務(如:Jamboree,
JOTA, JOTI 空中大會,MOOT羅浮大會),會議研討性質(如青年論壇,領袖會議觀察員)和營地服務(ICSP,ICCP男女童軍夏令營的國際輔導員)這三大類。有機會的話,多參與是充實自己的方式之一,尤其是對見聞的增廣和語言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