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規劃

    要談巴士底歌劇院的規劃就得從巴士底監獄談起,在1789年7月14日之前巴士底監獄專門收留政治犯

當時只要是有損獨裁者的政治犯都會被監禁於巴士底監獄1789年,法國民不聊生,加上路易十六又不得

民心,憤怒的群眾於是攻陷王室獨裁的象徵——巴士底獄。隨後發表著名的人權宣言也代表著法國的言論

自由,以及法國君王專政的結束。

                             巴士底廣場和巴士底歌劇院  圖片來源︰ 文化旅遊系列http://www.rthk.org.hk/elearning/travel/13_02.htm

    巴士底監獄被拆除後,巴黎人在廣場中央豎起一跟大銅柱,銅柱基座刻著巴士底如何從監獄變成廣場

的故事,以紀念為這次革命犧牲的人,這就是有名的七月柱。不過歷史的舞台並沒有因時空的轉變而褪色

,往後的歲月,巴士底廣場仍然是政爭的焦點、各種政治團體、異議份子常常在這裡示威遊行、抗爭,所

以這裡幾乎是法國人民政治訴求的象徵地。因此巴士底廣場週遭各時期的都市造型仍保存著,成為文化、

活動,與歷史的見證,同時也提供了人類歷史及其社會發展的一種濃縮意象。

 

    而巴士底歌劇院的基地就位於巴士底廣場旁,面對這樣特殊的基地,巴士底歌劇院表明了一項極其重

要的意願:在尊重人類及場所的歷史原則下,使當代建築能成為都市中的地位。

 

                                                                     巴士底歌劇院的入口以及廣場和歌劇院的關係 圖片來源http://www.wretch.cc/

    不過在構想上歌劇院必須面對一項矛盾:首先歌劇院本身的性質是一處著名的表演場所而不是大眾化

的角色;然而歌劇院又是一處具現代性和功能性的創造中心,每天得接納成千的藝術家、工匠、技術員、

行政人員等等;而且得避免兩種目前常見的危險:由於想在建築造型意象上力求表現而損及其機能(對舊有

造型的摩仿混和或現代建築中對單純型式的曲解);或者是自限於建造一種單純的工具。為了消除歌劇院內

部空間與都市外都空間這種二分法的觀念,必須尋求一種有於建築物與都市組織之間真正的象徵性;不同的

迦尼耶(Garnier)的巴黎歌劇院—封閉的建築體使人有無法接近的感覺,巴士底歌劇院必須表現出都市空間

與建築空間之間的相關性,它將是一幢屬於大眾的建築。

 

    巴士底歌劇院的建築表現是基於對計劃需求所需之各種不同機能所作的整體了解。單純的量體足以明顯

地標出每個空間的功能並組成一種整體性,各種不同的空間在其中可以運用非常明理且明顯的方式去重新安

排。公共空間和休息室形成了一個整體的核心,而在大廳四周則環繞著供藝術家工作和準備表演的空間(休

息室、預演廳等)。對造型及其組成與對比關係的嚴格控制,以及在材料上的細心挑選,確保了平橫感和韻

律感,同時也表達了傳統(石材)以及現代(玻璃、金屬)。

 

                                                 歌劇院外表為石材和金屬元素構成 圖片來源:http://martinlee.hk/2005JunDublin/Bastill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