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nrich Tessenow(1876-1950)。
1876年 Tessenow 出生於德國的羅斯托克(Rostock)。他在進入萊比錫(Leipzig)的建築學校前就先行有計畫的作為木匠學徒展開學習了。1901-1902年間他於慕尼黑的高等技術學院進修,之後他便開始著幾個教學的工作。Tessenow 不認同建築物如同藝術品的想法,從1910年起他開始轉化他的願景,從工藝技術的基礎上開始展現了真實的建築。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產生的混亂深深影響,他終於相信他只有在"有組織"(organic)的小城鎮才能為人們實現新的社會內聚力。Tessenow 被認定為是人類學者,他結合了藝術與手工藝運動的建築學傳統以及紀念性的希臘風格,他把花園城市的想法帶到了國際間並引起注意,而他連結傳統藝術與偉大建築學的想法更是部分影響到了柯比意。作為一個20世紀的建築師最重要的是培養一個個體和人類的建築學認知,Tessenow 以嚴謹地態度處理高密集度房子的設計,並且以謙虛適度方法解決那些房子的問題。令人對於 Tessenow 和他的建築學理念感到興趣是在20世紀最後極少的十年中逐漸開始產生。
在20世紀之前的許多建築物幾乎都只是建築師表現自己能力與理念的一件作品,甚至可以說是建築師自己本身的一個象徵,幾位第一代的建築大師的作品更是強烈的表達了對其本身的象徵意義。作品固然永垂不朽但卻缺乏了對自然環境以及人文的關懷,這也是一些著名的歷史性作品最為人詬病的一點。不可否認是時代背景的不同,在當時成就一件偉大的作品比關懷地球以及人文要重要的多。然而 Tessenow 卻在當時追求自我提升時仍不忘從人性的考量出發,以嚴謹地態度及謙虛適度方法解決建築物的問題,其建築理念直接間接的影響了許多的建築師。不過很可惜直到20世紀最後的幾年中他的想法才引起人們的興趣與廣泛的討論。
- Heinrich Schütz School, Kassel; 1927-1930
- Former Saxonian State School, Dresden; 1925-1927
- Villa Böhler, St. Moritz; 1916-1917
- Festspielhaus (Dalcroze-Institut), Dresden-Hellerau; 1910-1911
- House in Steinhorst, Steinhorst; 1908
- Gartenstadt Hellerau, Dresden-Hellerau; 1906-1908
- Neue Wache, Berlin-Mitte; 1817-1818
- Gartenstadt Hopfengarten, Magdeburg
- http://www.greatbuildings.com/architects/Heinrich_Tessenow.html
- http://www.vitruvio.ch/arc/masters/tessenow.htm
- http://www.archinform.net/start.htm?page=/arch/275.htm
Heinrich Tessenow
Festspielhaus (Dalcroze-Institut), Dresden-Hellerau; 191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