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簡介  

jacques Herzog

1950 出生於瑞士巴賽爾

1975 瑞士理工學院建築學院畢業

1977 任瑞士理工學院建築學院dolf schnebil教授的助教

1978 創立Herzog and de meuron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1989,1994,1996-98 任哈佛大學客座教授

2001 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

 

pierre de meuron

1950 出生於瑞士巴賽爾

1975 瑞士理工學院建築學院畢業

1977 任瑞士理工學院建築學院dolf schnebil教授的助教

1978 創立Herzog and de meuron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1989,1994,1996-98 任哈佛大學客座教授

2001 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

 

 

 

 

jacques herzogpierre de meuron這兩個建築合夥人的學經歷完全一樣。

在瑞士靠德國邊境的巴塞爾念同一間小學,同樣是一九五○年代出生,同樣是瑞士理工學院建築學院的學歷,

一九七八年合夥開業也選在該城。他們的作品散見各國,較知名者有紐約Prada公司總部、

舊金山的新迪洋博物館將在二○○四年完成、而隔一年,明尼亞波黎斯Walker藝術中心也將完成。

1975年畢業於位在蘇黎世的瑞士理工學院建築學院,

曾是aldo rossi,  dolf schnebli,  luigi snozzi , bruno reichlin的學生.

並於1978年創立事務所

 
        設計發展  
         

嘉年華會 藝術與建築的國界

jacques herzogpierre de meuron最早的作品並不是建築, 而是與joseph beuys的藝術創作。  1974他們與朋友組隊參與basel的嘉年華會, 決定提出自己的想法以對應於這一場以反諷為樂的臨時藝術.70個人的團體穿著毛毯縫製故作破爛的衣服遊行.他們這時的想法在之後由joseph beuys完成實際的作業.他們與藝術家的接觸也是由這時開始.這場反映社會的嘉年華會企劃影響他們兩人日後的設計工作至深.

 

材料試探 當地紋理

嘉年華會為他們帶來的是對建築與藝術的融合.對常民文化的關心成為他們設計的中心哲學.他們的設計案明顯地參考了日常我們所接觸的風土建築, 包括當地的紋理與宗教, 甚至運用低技術建築(low architecture)的手法處理 plywood house 這個案子為例 以夾板為主要建材 和極薄的屋頂材料 就如同當地鄰居家花園的重現 tavolestone house以當地特有的快速結構工法, 預力鋼筋混凝土為構架, 並將原填以磚塊的部分以自然的石料代替.一個既存的空間型和材料被使用或轉換.並不是某種個體化又全然新的創作. 另一種角度來看. 新加入的創造又必須避免受舊有事物的壓抑牽制.新與舊何者會被丟棄並不成為真實的主題.兩點之間的距離 諷刺的參考, 或是抵制機械化並不存在.反之, 應該被強化的是對喜愛設計後回應的態度, 這與已完成的建築個體的美與醜, 設計的成功與否並無關連, 真實的情況是, 他存在於存在本身, 並由存在供給他的個性和可用性的性格。

他們早期的設計受joseph beuys的思想影響甚多,  joseph beuys當時顛覆了大眾賦予物質的機能性解釋和物質的涵構, 並加以藝術化的闡述 這是一些對真實世界和發掘物質新面向的疑問,  jacques herzogpierre de meuron 也發掘出對應於當代建築的許多材料和它們的新用途, 我們可以將這段過程視為他們縝密的探索, 一場材料對應於建築的實驗 BOTTMINGENplywood house  jacques herzogpierre de meuron將木材的以各種不同的方式應用, 當時大部分的建築師均只應用巨大木材作為建築材料不僅僅結構工程連室內外的牆體均以大型木料裁切,  越來越多樣的材料應用於他們的設計, 真實的, 複合的質地。

當他們越不加以設限, 所能獲得的刺激和兩人合作的默契越強大。

 

 
建築作品

  e.d.e.n pavilion in hotel eden ,rheinfelden ch

競圖時間: 1986

名次:首獎

完工時間: 1987

 

這是eden hotel 75週年舉辦的花園篷架競圖 , 旅店的花園裡生著美麗的老樹 , 但路徑將花園切割成兩半 , 旅店是個逐漸失去光澤的傳統建築 jacques herzogpierre de meuron希望提出新的理念  ,對應於文化與自然空間產生的混雜  ,再將清晰引入到混雜中  ,整個設計將會產生一個清晰正確的形  ,不干擾花園的寧靜。

建築師決定作透空輕量的設計  ,以能融合穿越在灌木叢裡  ,能強化草地和樹  ,最後的設計成果是在一塊正方的基地上由四根支架撐起一組網格 , 均是由混凝土構成  ,混凝土明顯的區分出綠色與棕色的自然 , 建築完全向鄰近區域開放  ,基地與草地同在一個水平面  ,天花的網格並不圍封 一些鄰近的灌木和喬木形成天然的牆 , 這篷架將花園的紋理轉化為幾何的結構  ,暗示著季節中樹的莖幹 天花的網格正如樹冠的葉片在陽光下閃動 一同映出飄浮的光

四根支撐是旅店的縮寫e.d.e.n  

 

 

 
 
重要作品 tate現代美術館   倫敦泰晤士河畔

紐約prada公司總部

新迪洋博物館   舊金山

 

參考資料  

Mack Gerhard[1997], herzog and de meuron 1978-1988,basel:birkhauser

Mack Gerhard[1996], herzog and de meuron 1989-1991,basel:birkhauser

http://www.pritzkerpriz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