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ickson,Arthur 艾瑞森, 加拿大,溫哥華1924/---
生平簡介
於1924年出生在加拿大的溫哥華,1942-1945年間求學於英國哥倫比亞大學,1946-1950年間在蒙特樓(Montreal) McGill大學攻讀建築碩士,1950-1953年間獲得建築學術研究獎學金,並到中世紀的東方與歐洲作建築的旅行,於1943-1945年間在加拿大的軍中服役的時候,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而在1945年帶領加拿大頂尖的團隊,在義大利,斯里蘭卡和馬來西亞等地作研究,1953-1962年在溫哥華作私人的研究,1963-1972年在加拿大與Geoffrey Massey合夥,而自從1972年,艾瑞森就成為一個極為重要的建築師在溫哥華,洛杉磯和多倫多,而從1977年起就擔任這個團體的領導者,且在奧瑞崗大學(University of Oregon), Eugege,和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教書。
當他剛進入建築學領域的時候,在北美出現激烈的國際風格,但是艾瑞森當時拒絕那種機械式的建築,雖然他對於那種有建築型式的誠實與效率的Mies的理念感到讚賞,但是他並沒有因為國際樣式的風潮,而捨棄了地方性的文化與特色。艾瑞森在1963-1976年的時候在Simon Fraser大學和他的合夥人(Geoffrey Massery)合作了一個豐富的大學生村莊,在這個案子中,那種既複雜又對秤的建築量體,卻與自然的景觀融為一體,在Simon Fraser掌控設計的原則,是接受不同的環境背景,配合其不同的特色做不同的處理。而在他設計的Smith House中,以巧妙地處理,顯現出該建築物的所在位置,並且以平面的玻璃向上延伸,表現出視覺的連結,毫無限制的極具穿透性這,豐富的生長位置是其華麗的主要來源。在1970年代中期,加拿大的建築已經呈現多樣化的成熟,根據新的工程技術與地方性的特色,在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人類學博物館與Robson 廣場的設計中可以看出這種現象,他認為加拿大人民的傳統是他做設計最主要的概念,他有一個著名的博物館設計,其整個設計的主要概念是受到一幅假想中的照片的影響,照片的主題是一個印地安原始的村莊在大自然中的情形,結合了森林和海的景象,這也說明了艾瑞森對景物的敏銳度。在艾瑞森大多數的作品當中幾乎都能表現出對大自然的融合,雖然他的作品中也不乏一些現代主義的建築,但他總是會巧妙地與傳統的文化和大自然的元素相結合,做出不同表情的建築來。
建築成就
有一些建築師在他們的生涯裡面,跨過某一時代的特徵,從50年代的現代主義到80年代的後現代主義,而艾瑞森就是其中的一個,對於這一點,其實不用太驚訝,因為他的建築設計總是能夠跨越抽象的與實質兩者間的大鴻溝,且在他的作品中似乎能夠獨特地跳脫出形式本身一些符號的限制,在他的理論中,寧願卓越的本質與理論,而非流行的時尚與方式,環顧艾瑞森的作品可表現出一種自然的演化,在他的理念中,一種建築的語言,鼓吹從大自然寬廣的結構中去定義,人性的創造,與文化的背景,塑造出空間的獨特性,這是一種陷落也是一種啟發,穿過他伴隨而來的顧慮對於基地空間與實質層面,艾瑞森不斷的完成,一種當地精神的招喚,對於過去的體驗伴隨著對於空間的實用性文化與美觀的合併。加拿大皇家建築協會金獎章(1984),美國建築協會金獎章 (1986) 。
重要作品
Simon Fraser University, Burnaby, British Columbia1963.University of Let-hbridge, Aberta(1967-1971).Bank of Canada, Ottawa(1971-1980).Museum of An-thropology,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Vancouver(1971-1976).Robson Square, Vancouver(1973-1979).Arthur Erickson House, Vancouver(1973).Roy Thomson Hall, Toronto(1976-1980).Canadian Chancery Building, Washington, D, C, U.S.A(1983-1989).Markham Municipal Building, Markham, Ontario(1986-1988)
Thunder Bay Government Office Building, Thunder Bay, Ontario(1987).
參考資料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Architects.Benevolo, Leonardo(1966-1989) HISTORY OF MODERN ARCHITECTURE,TheMIT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