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格斯 (Oswald Matthias Ungers 1926-)
生平簡介
1926年出生於德國Kaisersech,Oswald Mathias Ungers畢業於Karlsruhe。於1950開始於科隆(Cologne)執行建築師工作建造以一系列住宅建築,很快地便引起國際重視及評論。七十年代早期他主要的工作在美國;在紐約州的Ithaca創設工作室並且從1975到1986在康乃爾大學教書。從六十年代直到今日在他許多競圖案和設計中,溫格斯已經開發一個原創的和嚴格的方式處理城市中建築物的類型學和造型之間的關係,反映在他的計劃之中,包括:Hotel Berlin Lutzowplatz(1977) ,Deutsches Architekturmuseum in Frankfurt (1979-84),Karlsruhe Library (1980-84),Polarinstitut in Bremerhaven (1980-84), Frankfurt skyscraper (1983-84),German embassy in Washington (1982-90) 和八十年代後期的柏林計劃。Stefan Vieths在O. M. Ungers The Dialectic City 一書中對O. M. Ungers的簡介1926年溫格斯出生於德國的Kaisersech。溫格斯於1932年開始至Mayen城求學。在1945年他在德國的軍隊服務,之後被俘一直到1947年。從1947到1950年,Unegrs在Hochschule Karlsruhe技術學院研究建築,Hochschule Karlsruhe在當時由Egon Eiermann所領導。他在1956年結婚,且有三個小孩,其中之一是建築師。於1950,Ungers定居於德國的科隆起(Cologne),且再那裡開業。於1963年,他成為柏林科技大學的建築系的教授,一直到1968年。於1964年他在西柏林開了另一家事務所。於1965年1967年擔任Cornell大學的客席評論家。他曾搬到紐約一斷時間,並於1970年在那裡開了一家事務所。在1975他回到他在柏林的主要住處,同時已是Cornell大學的教授,此外於1973和1978年他還是哈佛大學的客席教授,於1974、1975年加州大學的客席教授。
設計原則
溫格斯於1945年第一次參加Aix-en-Provence舉辦的CIAM會議的當代建築問題之國際性建築討論。於Aix-en-Provence他開始批評Le Corbusier「新建築的五項要點」。對他而言其中明確詳述的議論太少考慮到建築之歷史性發展;根據溫格斯的看法,這些概念只是純粹地根據機能趨勢。這種現代主義的運動之意義的看法,早在1950年代已呈現出今天溫格斯所完成之理論性與實現之作品的必要保證書。最後十年間他的活動專注於尋找建築思考之格新的形式與語彙。溫格斯二十年前開始投入許多計劃案與發表論文,同時也在他的教學活動中定下一種新的建築概念的基本方針。整體而言他的作品傾向於理性主義,雖然他未明確的表明自己與該運動的之關聯。在溫格斯的設計思考的中心思想有了概念性想像力、隱喻及推類之協助下,溫格斯區分成兩種可能之形式:經驗主義的思考與想像形態論的思考。根據溫格斯的看法,想像形態論的思考方式對建築而言是正確且必要的。這種形式的思考並不依據主觀觀點去尋找各元素或一種物體之實體,而是尋找一種根據經驗而產生一般性的敘述及意義。這些經驗與建築之類似外在形式有關係,特別是那些視察與瞭解各建築物有關之歷史性經驗的使用者。根據這種思想之形式,溫格斯明確的陳述了七項形態論的過程的設計議題:1.設計是根據實際情況的邏輯性分析;例如,一既存的城市結構。「設計是根據終將為設計本身一部分的場所之特質發展而成的。」2.設計有兩個層面的實體,一個是有計劃的,另一個是沒有計劃的、意外的。在第一個層面上,可以接受一般性的詮釋。在第二個層面上,則參照建築的模範與規則產生一種特別的解決方式。1.設計是一種永遠有壓力的領域,充滿的未決定的事物每個步驟透持續露出新的選擇餘地。2.設計應強調建築的都市特質;建築應該在其還境架構中接受一結合與傳達的角色。3.具有影像隱喻與推類的設計…設計過程由唯物主義的問題解決至一更豐富、更有想像力更富幻想之工作過程。4.設計是一種形態化的設計過程(一種外表形式之轉換)透過此過程可將物體轉換成概念性之實體;構想的來源可以嘗試由視覺形式中去找尋。5.設計是考量使用者的知覺,具最大的可能詮釋之極小之解決方法之概念的創作過程。Ungers結合了設計機能性或理性背後的不明確的環境對立之概念性影像設計。他關心的是一棟建築物的設計,而非一個計劃的完成;及建築物的空間表達,而非機能性順序的組織。Ungers的設計哲學的基本元素是具空間尺寸度觀點之形式上的相互關係之說明,對於此問題縮小至一機能性建造還境的系統。
建築成就
溫格斯同時是西柏林及美國協會的建築師,他的主要得獎包括1987年的Prosser Preis Bund Deutschor Architekten 。溫格斯是近十年來,在建築討論中最重要、具影響力和爭論的主角。於國際和德國建築氣象中,他的重要性是基於一致性,獨創性和他的著作及建築作品。他的主要角色位置的銳利,在於他的作品中表現分烈的個性和理想主義哲學,所以他反對基於唯物主義的現代運動。Ungers的出發點來自Egon Eiermann的影響,他的早期作品顯露形式的偏好發展自Eiermann,換句話說他的作品趨向於清楚和簡單的幾何形式,在樓層、立面計畫中探求形式語彙。例如1951年在科隆的Oderweg House。他的作品在1950年代中間,表現出他的發展來自早期建築作品的簡單幾何到更多三度空間組合的立方體、稜形和圓柱體。這些造型的組合與滲透高的結果,造成一個動態的、與不對稱的體系。那些應該是符合於它的造型到到建築功能,構造,和形式的整合。例如在科隆的Mauenheimer街的公寓(1957-1959)與Werthmannstrasse住宅(1957-1958)。溫格斯在科隆的建築作品及自宅(1958-1959)達到一個高峰。溫格斯認為建物豈只是代表十年的建設的合成物,它應是一個成長的、複雜性工作和思想、一個新的階段。這推測理論的陳述,造成溫格斯以宣言的方式寫於”趨向一個新的建築”(Zueinerneuen Architektur)一書中。 在1963年,於這宣言溫格斯發表強調建築的文化中空間,他們表達他們的反對”唯物論專制的秩序”的結果”正式、一致和單調.”,取消主題的分離和反對於建築的生產和這一個更新的歐洲的建築需求的途徑。溫格斯的名聲是來自於他所參與的柏林計劃所遭受的激烈的評論,從1960年代中1970年代末,溫格斯幾乎沒有什麼作品出現,反而增加奉獻他的時間在紐約州的Ithaca教書。最初溫格斯的貢獻是在一個理論的層次,在他出版於1982和1983的建築的主題(Die Thematisierung der Aechitektur)中,溫格斯主要堅持看不見的建築,如一個藝術是不允許建築的造型是唯物論的因素的產品。應找尋一個主題按照這建築工作和場所的精神成為於設計流程是中心。在他的書中,溫格斯呈現五個主題或者動機如下:1.變換的主題,根據在關係到不同形式經由他們觀看方向,這相同的成分於不同舞臺的發展。
2.集合的主題,根據在關係到反駁的成分經由他們遭遇和彼此強調的反對。3.團結的主題,根據在一成分在之內,另一成分在外,兩者同時是個別的成分和零件的一個更大的整體。
4.同化的主題,根據在那個一個新的成分整個變成部份的一個老的一個變更它,和被它所變更一個新的出現。5.想像的主題,或許最只顯示為溫格斯的理想主義的哲學,根本在這主意那個全部實驗。Manuel Cuadra認為溫格斯的建築缺乏考慮客觀的因素和從機能上適當的解答,他專心於藝術空間的建築象徵而疏忽的所有其他方面,而淪為況形式主義。如此狀況,顯示出Ungers的有效性方式在建築上的限制。然而,它是有疑問的,是否一個超現實主義的態度的一般化是可辯解的的規律,諸如:建築是一個社會的空間。為他的對手,那些”唯物論的”建築師;他工作在這現代的運作中,溫格斯的成就是不被他們所認同。溫格斯則代表挑戰達到不放棄這物質的世界,然而他已經展現出重要的建築便是強烈的藝術作品。
歷年作品
Dienstgebciude for die die Bundesanwaltschaft, Karlshe, 1995 - 1997.Buro- und Geschtftshaus VKU (Verband Kommunaler Unternehmen), Ko1n, 1992.PTS-Werkstatt, Frankfurt am Main, 1992 - 1994.Verwaltungsbau'Johannishaus', Ko1n, 1991 - 1994.Domplatz, Speyer, 1990.Haus der Geschichte, Stuttgart, 1990.Kammergericht, Kreuzberg, 1989 - 1994.Museum fur Stadtqeschichte, Trier, 1989 - 1996
Bibliotheksanbau an das Wohnhaus Ungers (Wurfelhaus), Koln, 1989.Haus Jeromin, KOnigswinter 1989 - 1992.Residenz der Deutschen Botschaft, Washington, 1988 - 1994.Deutsches Historisches Museum, Mifte, 1988.Museumsguartier - Messepalast Wien, Wien, 1987.Wohnbebauung, Kreuzberg, 1987
Galeriehaus Max Hetzler, Koln, 1986 - 1988.Wohnhaus Glashufte, Glashutte in der Eifel, 1986 - 1988
Wohnbau am Forelienweq, Salzburg, 1984.Torhaus auf dem Messegelcinde Hochhaus Gleisdreieck, Frankfurt am Main, 1983 - 1984.Kulturforum Berlin, Tiergarten, 1983.Deutsche Bibliothek, Frankfurt am Main, 1982.Messehaus 9 und Gaileria, Frankfurt am Main, 1980 - 1983.Mehrfamilienhaus, Kreuzberg, 1980.Alfred Wegener Institut fUr Polarforschung, Bremerhaven, 1980 - 1984.Deutsches.Architekturmuseum, Frankfurt am Main, 1979 - 1984.Badische Landesbibliothek, Karlsruhe, 1979 - 1984.Abwasserpumpwerk Tiergarten - Alt-Moabit, Tiergarten, 1978 - 1987.Neugestaltung der Museumsinsel in Hamburg, Hamburg, 1976 - 1986.Wohnbebauung Rifterstraf&e,.Marburg an der Lahn, 1976.Wallraf-Richartz-Museum, Koln, 1975.Roosevelt Island Competition, New York City, 1974 - 1975.Mehrfarnifien-Wohnhauser im Mtirkischen Viertel, Reinickendorf,1962.Haus des Architekten, Ko1n, 1958 - 1959.Mehrfamilienhauser Nippes, K61n, 1957 - 1959.Mehrfamilienhaus, Charloftenbu
參考資料
http://www.vicenzaews.it/eventi/unger/homepage.htm.http://www.archineform.de/arch/404.htm
Stefan Vieeths, O.M.Ungers The Dialectic City.A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