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es Stirling
詹姆士.斯特林,(b.1926 ﹐d.1991)
1926年生於格拉斯哥﹐在1927年時全家搬往利物浦﹐父親約瑟.斯特林是一名利物浦港的專任造船技師﹔1941年以前就學於利物浦的擴利.班克中學﹐在此時學到浩斯的新理論及技巧﹐1943-1945年入伍當兵﹐同年退伍後進入利物浦大學建築系就讀﹐並因交換學生之故﹐可進入紐約的奇拉姆事務所工作五個月﹔1950-1952年在倫敦城市計畫與地域調查專科學校求學﹐期間參加許多的競賽﹐亦加入ICA獨立會﹔在1956年詹姆士.史特林30歲時﹐開設獨立的事務所﹐從此便與學術界密不可分﹐其基本簡介如下﹕ 1957年受聘為AA倫敦建築學院之客座講師。 1958-1960年擔任攝政街工藝學校講師。 1961年受聘為劍橋大學建築系講師。 1960-1964年受聘為耶魯大學客座講師。 1967年受聘為耶魯大學客座教授。 1968-1971年就任於倫敦大學在哈特列特之建築教育R.I.B.A(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特派監督官。 1966年結婚育有一子二女。 1969年成為柏林美術學院名譽會員。 建築成就
詹姆士.史特林是個古典愛好者﹐對於世界古今中外的建築均有相當的建築理解與熱愛﹔除了法國及義大利的建築以外﹐最鍾情的無非是自己生長的英國傳統建築﹐他將凡布勒、霍克斯摩爾、亞典……等英國巴洛克建築家及古典主義者的理論做基礎﹐用自己的方法去留心19世紀的建築﹐最注意柯比意早期作品。 於任教時期曾掀起大風潮﹐當時學校正受到近代建築思潮之影響﹐爭論之聲不斷﹐但詹姆士.史特林也直接到出其對近代建築認同之觀點﹐並認為是正確的。其受柯比意的設計影響下﹐導出一個設計想法---建築外牆的覆膜性變成設計的要素﹐但於1950年後期﹐史特林發現柯比意之”自由平面”的缺點﹐曾語出﹕e
”自由平面”永遠是這樣的﹐房間與通路混為一體機能相互干擾f ﹔於畢業設計中曾表現通路四角壓縮的牛刀小試後﹐便進行各種風格的空間自由集合的結構。 在戰後詹姆士.史特林採用一般材料性的建築手法﹐以思考最低建築費用之建築最低極限。在材料的取捨上他有一番評論﹐不以世人所使用的方法來用﹐傾向進一步的發展。開窗於磚的材料上並非用結構表現﹐而是以內部房間所需之光量來決定窗的大小。 在機能方面以與柯比意類似的水平型態﹐詹姆士.史特林以機能並列於一條直線﹐這會出現的空間是走廊﹐以外牆的表現來分割其機能﹔簡單而言是機能建築並列於直線的表現。1950年詹姆士.史特林的建築風格轉入地方主義﹐在倫敦的住宅融入些許風格派影子﹐頗有荷蘭建築的特徵﹐其將這類想法用在設計村落……等。 詹姆士.史特林在現代建築運動中有極特別及豐富性﹐尤其是他的方法論﹐後勢將他看做是批判家﹐其建築之妙處﹐是工業化的現成組合架構下的敏銳度及廣度﹐這樣的組構方式與萊特相似﹐他透過材料的特性去展現建築的美﹐或許是其他建築家用不來的。 重要作品
Honan Competition 霍南競賽設計 (1950年) 參考資料
呂清夫譯(1991) 詹姆士.斯特林 專集 ﹐台北﹕茂榮圖書有限公司。
生平簡介
Sheffield University雪非耳大學 (1953年)
Churchill College Cambridge劍橋大學邱吉爾學院 (1958年)
Cambridge University History Faculty Building 劍橋大學歷史學系大樓(1964-1967年)
Queen`s College﹐Oxford牛津大學女王學院 (1966-1971年)
Neue Staatsgalerie國家畫廊增建案(1977-1984年)
Clore Gallery (倫敦/1982-1987年)
現代建築事典 (1992) 東海大學建築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