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系 鄭政利教授 指導學生 廖哲緯 參加『第十一屆智慧綠建築設計創意競賽』,榮獲銀獎佳績!

【競賽名稱】第十一屆「創意狂想巢向未來」2018年智慧綠建築設計創意競賽

【主辦單位】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競賽主旨】

綠建築設計與智慧科技結合的「智慧綠建築產業」早已成為全球潮流趨勢,也是政府大力推動四大新興智慧型產業之一。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為普及智慧化建築,及引領全民針對智慧化居住空間及建築之創意風潮,並藉此提升國民生活品質,因此賡續辦理2018年第十一屆「創意狂想巢向未來」智慧化居住空間創意競賽,鼓勵建築年輕學子創意設計,並號召於既有建築空間導入前瞻科技或永續設計之改善工程實例參賽,以呈現新舊建築智慧生活空間設計,及改善之優質生活空間與樣貌案例,提供產官學各界參考。

目前建築之智慧化已隨著資通訊技術的演進與電子技術應用的發展,逐步解決了系統整合規模與感測控制網路佈建的限制。而藉由導入物聯網設備、無線感測控制網路佈建、便利的資料傳輸與儲存方式,建築物得以蒐集到大量的監控與營運數據。此外,高速的運算能力與分散計算架構給予智慧系統處理大量的感測與營運數據資料的能力,實現智慧建築提供優質建築使用經驗,系統營運最佳化與節能等目的,同時也為發展下一世代各類型智慧建築專屬的營運人工智慧與預期可衍生出新的應用服務奠下基石。

【獲得名次】:銀獎

【參賽學生】:廖哲緯

【指導教授】:鄭政利教授

【作品名稱】:Regenerate—The Convers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Xiluo Old Barn

【設計概念】:

西螺大農倉屬臺灣六零年代產業遺產,是當年臺灣農業興盛之歷史見證。隨著時代變遷,農倉與傳統農業都已褪下光環並閒置,如何結合農業地景、河川生態與聚落文化與記憶,並運用大農倉既有的空間與設施,形塑具有特色之零碳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將是西螺大農倉再利用規劃之關鍵議題。

本案以與農倉息息相關的西螺在地農業「水稻」為發想,將農倉作為種子點長出根莖葉與稻穗空間,利用河堤的突起,以根系地景延伸的方式消弭來自東北季風的風沙侵擾,將歷史建築與自然融合,並產生更多光影錯落的中介空間,空間內部機能植入文化創意思想活化傳統在地產業,並以零碳建築手法重新定義,向外長出莖葉景觀空間與稻穗橋連接基地與堤外高灘地,企圖連接在地文化與自然脈絡的關係並賦予農倉新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