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分析
年代
|
寺名
|
開間數
|
基本尺寸
|
佛像側向位置
|
禮佛空間側向長度
|
室內柱子的位置
|
佛像頭部可視距離
|
||||||||
佛像基座
|
禮佛空間
|
面積比例
|
距屋脊水平距離
|
比例(佛像頂部位置與寺側向長度1/2距離比)
|
側向長度
|
與全寺之比例
|
禮佛空間
|
佛像基座
|
兩者之間
|
寺內
|
門外五公尺內
|
門外五公尺外
|
|||
782
|
五台山南禪寺大殿
|
3
|
8.4*7.5
|
8.4*2
|
3.7:1
|
2
|
1/2
|
2
|
0.22:1
|
無
|
■
|
||||
857
|
五台山佛光寺東大殿
|
7
|
10*4
|
10*5.5
|
0.8:1
|
3
|
1/2
|
5.5
|
0.44:1
|
■
|
■
|
||||
984
|
遼建河北薊縣獨樂寺觀音閣
|
5
|
5*9
|
12*6
|
0.6:1
|
2
|
1/4
|
6
|
0.5:1
|
■
|
■
|
||||
1020
|
義縣奉國寺大殿
|
9
|
37*8
|
37*10
|
0.8:1
|
1
|
1/3
|
10
|
0.42:1
|
■
|
■
|
||||
1052
|
鄭定隆興寺摩尼殿
|
9
|
15*10
|
15*10
|
1:1
|
3
|
1/3
|
10
|
0.26:1
|
■
|
■
|
||||
1102
|
晉祠聖母殿
|
5
|
6*4.5
|
6*4.5
|
1:1
|
3.5
|
1/2
|
4.5
|
0.36:1
|
無
|
■
|
||||
1125
|
少林寺初祖庵
|
3
|
4*4
|
4*3
|
1.3:1
|
3
|
1/2
|
3
|
無
|
■
|
|||||
1143
|
崇福寺彌陀殿
|
7
|
24*8
|
30*10
|
0.6:1
|
3
|
1/4
|
10
|
0.45:1
|
■
|
■
|
||||
1262
|
永樂宮三清殿
|
7
|
13*5
|
13*7
|
0.7:1
|
3
|
1/2
|
7
|
0.5:1
|
■
|
■
|
||||
1309
|
廣勝寺下寺後大殿
|
7
|
16*3
|
16*10
|
0.3:1
|
6
|
3/4
|
10
|
0.75:1
|
■
|
■
|
||||
1755
|
普寧寺大乘閣
|
7
|
4*10+3*4*2
|
17*8+10*3
|
0.38:1
|
4
|
1/2
|
11
|
0.7:1
|
■
|
■
|
此次是由782年至1722年間挑選十一個著名的寺廟,研究範圍僅限於佛寺中主殿佛像與禮佛空間的分析。
開間:明朝住宅的開間數規定天子9間、皇子7間、官吏5間、百姓3間,雖各時期有不同規定,但可知開間數越大代表建築的重要性。本次研究多在七開間,最小的是五台山南禪寺大殿及少林寺初祖庵。
佛像基座與禮佛空間面積比例:代表著室內最重要的兩個空間所分配的面積。在五台山南禪寺大殿佛像所佔的面積最多,之後依年代佛像所佔的面積逐年縮減。在鄭定隆興寺摩尼殿、晉祠聖母殿及少林寺初祖庵比例還超過一,之後佛像所佔空間則越來越少,相對的佛像數目也減少。
佛像側向位置:以佛像頭頂距屋脊水平距離依寺廟的大小有十分的不同,以比例來看大部分佛像側向位置於寺後半部二分之一處至四分之一處的距離。
禮佛空間側向位置:禮佛空間側向長度依寺廟的大小而不同,以比例來看禮佛空間長度依年代越來越大,代表著越來越重視禮佛的空間。而相對的佛像數量減少,佛像基座長度也縮短。
室內柱子的位置:柱子的座落位置反應著當時年代的技術及對空間的定義,也反應到室內的空間感。大部分的寺廟柱都座落在禮佛的空間,佛像基座與禮佛空間面積比例變化時並無影響柱子的位置。永樂宮三清殿及廣勝寺下寺後大殿柱位則是設在兩者之間,較小的寺廟室內則沒有柱子。
佛像頭部可視距離:佛像可視距離代表著禮佛者可以在距佛寺多遠距離可看到佛像的全身。佛像為寺廟建築的中心,信仰者至寺廟的目地就是參拜佛像,而建築物構成此空間的關係。是否看見佛像的全身代表著人與佛的互相關係,會造成隱密性、神秘感高低等感覺。案例中多數寺廟在距離寺外門口五公尺外就可看見佛像的全身,這些寺廟出現在1020年之後。在寺廟內才可看到佛像全身的是獨樂寺觀音閣及普寧寺大乘閣,兩個都有較高的建築體,佛像本身也比較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