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與中國的宗教觀

1.不同的文化觀念與思想

自然界的四季交替,生死的 轉換所顯示的,視為原始人類所普遍關注的,並由此而導致了不同的世界觀甚至不同的文化觀念。

印度佛教之哲學:(1).事物乃為無常性、非實體。(2).事物乃為連續性,個體則為假象。

此觀念點出其否定了事物為暫時性及個體差別。此乃為追求體驗的最高境界,心靈在此時停息在萬物之寧靜中,二元對立即便消失。意指無善與惡、美與醜之分別,為無我之狀態。

印度空之觀念:變而導向滅。(導致對人生、家庭、社會得厭棄。)

中國空之觀念:變而導向生。(強烈的續嗣觀念肯定人的存在。)

生生謂知易,不斷變化的現象才是易,故變是一種舍故生新的標誌。對生的肯定即對客觀世界以及人的肯定,即天人合一之思想。

印度論書:強調真理要同時超越意識上 有無之分別。

中國思想:執著在有、無上尋求答案,歸根結底是中國人的觀念作用。

故:

中國人對於人、世俗生活等現實世界的熱愛又具體的體現了”(結果)的重視。

印度佛教則多流於認識上的哲學思辨。

 

  2.不同之悟道方式

印度佛教:由禪至慧。

中國觀念:即禪即慧。

禪:習定,慧:覺悟;融會與智慧之意,也指認識的最後結果。

印度觀念:最終境界是必須通過不斷地保持警覺與控制心靈的禪修過程來到達的,而禪修為一個獨立過程之結果。

在印度之佛教中:

禪是梵文dhyaha的音譯,意即瞑想(靜思)之意。在寂靜的地方,坐下來同時把心集中在一定的對象,其最終之意指在於止息心的煩亂,得到無我的明朗智慧。

反應在中國中可看出的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開鑿的石窟顯示出僧人們禪修的場所乃為個體獨自修行之空間,也顯示出傳統佛教十分重視坐禪修行之行為現象。

  中國觀念:道是近在眼前的,甚至是可以觸摸到的當下即,然而 ,長久的與人世隔離的苦行(禪修)過程,彷彿是離終極的慧太遙遠了。再者,禪與慧不能一分為二,其乃一物兩面,即禪即慧,慧的結果乃為禪之本身,達到這個結果之一切應視為禪的表現。

  北宗禪:離念,拂去明鏡上的塵埃。

南宗禪:無念,本來便無塵埃,乃唯一種徹底否定後的超越,隱示著中國禪最重要的特色。

就中國禪重要之南禪宗思想,其認為離念(坐禪)是要極力停止心靈的活動,一無所思,此乃為極端的隔離,是不自然的分別意識,有可能成為頑空的思想。然而,無念則正是要超越這種目的與過程的分離,並否定禪作為孤立階段的意識。

無念的不二,被中國人有意識地轉化為對世事的肯定。且認為自然界的一切都是本性(佛性)的表現,不脫離生活,勇敢地擁抱自然正是達到佛教終極的重要途徑,生活是禪的一部份正是新的中國禪思路,而在其中包含對自然之熱愛。

因此,中國文化作用於佛教的結果與特色是在於在活潑潑的人世生活中找到了佛性的基點。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