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師簡介        

柯布(Le Corbusier)是二十世紀現代主義建築之中的建築大師,他的設計作品及設計哲學、設計思潮影響了後來無數的建築追隨者,他對於建築向來有原創獨特的想法,不同類型的建築中,他總能在不同時期適切地展現自己的設計精神。

1887年生於瑞士 La Chaux-de-Fonds。早期於當地隨 Charles ’Eplattenier 學習建築設計。

1907年前往維也納隨 Hoffmann工作,並前往義大利等地旅行與會見了Garnier

1907年於Tuscany訪問卡爾特教團(Carthusian)之 Ema 修道院。

1908年於Auguste Perret事務所工作,接受鋼筋混凝土之訓練。

1910到柏林於Peter Behrens 事務所工作,接觸藝工聯盟,並受其影響。

1913年於故鄉成立事務所。反對L’Eplattenier 裝飾觀點與 Wright之作品。

1916年設計Schwob住宅。

1920年代至1935以Dom-Ino概念發展混凝土構造。

---

歐讚凡住宅( Ozenfant house and studio )作品簡介:
A.建築:歐讚凡住宅
B.風格:純粹主義的國際式樣
C.建築師:勒
柯布季耶(Le Corbusier)
D.建造地點:法國
E.建造時間:1922年

---

基本圖面:

---

平面發展過程:

---

立面發展過程:

---

3d模型rendering

---

內外部景觀:

1 外部        2    室內

圖片與文字資料來源: http://www.parisbalades.com/Arrond/14/14e.sud.htm#Maison-atelier%20Ozenfant

                   http://architecture.mit.edu/~dcchan/2geo/

                   http://www.yuntech.edu.tw/~yangyf/ff/gra013.html

參考書籍:  柯比意 二十世紀的建築傳奇人物柯布, 木馬文化 2002.8 , 施植明 著

           勒-柯比意 作品全集 1910-66, 田園城市文化 2002.9, 曾成德 林家瑞 譯

---

設計理念:

柯布的形式法則,顯然受了幾何形的影響,不僅由於他喜愛明確之立方體和圓柱形,更由於他喜愛面之幾何處理。

他說:「現代建築師都害怕各種立面的幾何成份。

現代建築構造上的大問題,必須經由幾何形去解決」。

柯布故意把自己侷限於由鋼筋混凝土性質發展出來的可能性內。

然而,在幾何形觀念的限制範圍中,他仍然發展出一種美妙的建築,始終一致且清晰。

強調的是建築設計應併棄裝飾的概念與手法,而是該去思考機能,然而,在現代主義

的創導下,機能空間的形式,已經代替了裝飾性的建築空間形式

大規模的工業得分擔建築物問題使住屋元素的系列化得以建立。

必須創造系列化的精神。

建造系列化住屋的精神。

居住系列化住屋的精神。

構想系列化住屋的精神。

 

---

表現手法:

將第二代的雪鐵窩住家更進衣不加以轉換透過將所有生活空間壓縮到最小的方式在立方體

的空間中創造出不規則形狀的畫室空間兩層樓高的畫室空間由相鄰的兩面大片的玻璃牆面

以及類似工廠的鋸齒狀屋頂經由毛玻璃採頂光的處理引入充足的光線

自由立面手法首度呈現,所有窗戶開口均依據人體工學,標準而統一。構件追求整體一致。

架構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及兩片四公分厚由水泥噴槍噴刷表面塗裝的雙面隔牆,其議題的觀點明晰如下:

住宅的問題正如鐵道車廂或工業機具一般,應先定義基本需求,復在依序尋求解決方案

---

綜合評論: 現代主義的知名代表大師~柯布(即柯比意)對於工業革命後的大量生產有了不同的讚美..

認為機械是最能代表現代主義的名詞,而機械文化的興起,也正反映了現代主義對美學的

精神~就是理性與秩序,因此,我認為現代主義雖沒有過往的盛況,但也因為機械建築的

產生而延續了現代主義的思維...

現代主義的宣言中,強調的是建築設計應併棄裝飾的概念與手法,而是該去思考機能,然而,在現代主義的創導下,機能空間的形式,已經代替了裝飾性的建築空間形式,由各現代主義大師的設計中,更可看出現代主義為建築史上,影響當代的建築有一定深度的共振。

然而機械美學概念的盟生,即是在現代主義的溫床上所誕生的,早期的機械美學在柯比意大師的領導下,以思維的模式,及建築本質的問題所針對的,因此,他便認為:建築是居住的機械主要是為了讓人們了解工業革命之後,很多的產品已經是機械化下的量產,但是,唯有建築仍是固守陳規,不明白機械在建築發展上,可以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只有墨守舊思維的型式建築;柯比意在機械美學的論點下,更發展了所謂的“新建築五點原則”,也創造了四種平面其強調的並不是建築的設計問題,而是要設計者開始去注意材料的應用,與結構的創新,更深一層的素求,是要表現機械美學的論點,在機械化的生產下,建築其實可以不必有過多的包袱與裝飾,也因此論點,讓柯比意在現代主義中,成為不可不知的代表人物之一。

柯比意之空間觀念建立在對機械文明的崇拜,對理性化、規格化生活的信仰,及對寰宇性抽象美感的追求,其「空間邏輯」是將空間視為一個連續性的,單一整體的,無意義的,寰宇皆同一的一個超大量體。依邏輯而言,「空間」不再是充滿文化意義的實體,一再承載著、記錄人在世存有的深刻記憶與象徵。(這記憶與象徵包括了,人們主觀的價值、感情的結構,生活的質感、社會的關係、歷史的軌跡和文化的傳承。)「空間」成了一個獨立自主的(與各個文化及人性領域皆不相關的)、抽象的、空無一物的數理幾何單位。

---

參考資料:

         http://www.ad.ntust.edu.tw/grad/think/2paper/subject/chn/INDEX.HTM

         http://www.yuntech.edu.tw/~yangyf/ff/gra013.html

3d模型出處

           http://architecture.mit.edu/~dcchan/2geo/acad/4209acad.html

參考書目:

         柯比意 二十世紀的建築傳奇人物柯布, 木馬文化 2002.8 , 施植明 著

         勒-柯比意 作品全集 1910-66, 田園城市文化 2002.9, 曾成德 林家瑞 譯

         邁向建築, 田園城市文化 87.2 , 柯布 著  施植明 譯

         現代建築史, 地景企業 2000.3, Kenneth Frampton著  蔡毓芬 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