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研究所92學年度下學期「建築類型」期末報告 2004年06月16日
21st世紀圖書館建築類型轉變
--從法國國家圖書館、英國國家圖書館、亞歷山大圖書館探討
指導教授:施植明 教授
學生: 鄭幸真 D9113009
1.前言
圖書館建築類型的發展,最早可以追溯至希臘時期托勒密王朝在亞歷山大建立的圖書館。隨著時代的演變,圖書館建築類型,從希臘羅馬時期的帝國皇家圖書館,到中世紀以修道院、教堂為主的圖書館,以及13th西方大學興起後的大學圖書館,直到19th公共圖書館的大量出現,公共圖書館變成現代圖書館的重要概念。20th末、21th 初幾個超大國家級圖書館的出現,突顯出現代圖書館類型的現代議題:逐漸與其他機能結合、注重如何提供公共大眾的學習、創造圖書館的公共意象、結合新科技的應用、新資料形式的儲存的考量等。然而回到圖書館建築最基本的中心議題「藏書空間」與「閱讀空間」,在世紀交替之際,究竟產生了何種轉變?本文企圖以法國國家圖書館、英國國家圖書館、亞歷山大圖書館三個深具歷史象徵意義的大型圖書館,探討新形式的國家級圖書館的設計概念與類型轉變。
2.圖書館建築空間形式的歷史發展
14th 晚期以前,很少有稱為「圖書館」的建築,早期多為附屬於教堂或修道院的空間。中世紀時已發展出稱之為armarium的藏書空間,以及稱為carrel的個人閱覽空間,這兩個空間是分別獨立的。藏書空間的地點較為多元,常見於教堂東向翼廊的牆壁壁龕旁,有時也有獨立的藏書空間,這樣的空間通常都以拱頂的方式處理。而閱覽空間則多位於迴廊的壁龕內(圖一),是提供給神職人員閱讀或寫字的地方。
具體的的圖書館空間的形成,主要從13th開始。伴隨著圖書傢俱系統的演變以及閱讀上對於採光的需求,產生空間形式的轉變。
圖一 Gloucester
Cathedral,1400. 照片左側即為早期教堂迴廊旁的閱覽空間
2.1圖書館傢俱系統演變的影響
如前所述,早期藏書空間與閱讀空間是分開的,藏書空間內是以書櫃儲存書籍。後來隨著圖書傢俱系統的演變,開始出現「藏書」與「閱覽」空間合併的空間形式。圖書傢俱系統的演變,主要經歷三個不同形式的轉變—講台式系統(lectern system)、小隔間式系統(stall system)、牆式系統(wall system)。
講台式系統(lectern system)為利用類似傾斜的台面放置書籍並提供閱覽。早期台面上的書籍是附有鍊子的,突顯出當時書籍的珍貴。後來有些圖書館漸漸將鍊子拿掉,到了18th 鍊子已幾近絕跡。如13th時法國巴黎索邦(Sorbonne)大學的圖書館,就採用了這樣的系統—當時的圖書館是一棟19個窗戶長,配備有38個lecterns的建築,每兩個lectern背對背,靠窗配置。這樣的系統後來雖較少被運用,但在多明尼克•貝荷(Dominique Perrault)的法國國家圖書館裡,仍隱約看見這樣的傳統的浮現(圖二)。另外較為著名的案例,則為米開朗基羅在佛羅倫斯設計的羅倫佐家族圖書館(Biblioteca Laurenziana)(圖三),也是採用這樣的形式—以單排lectern配置椅子的方式,沿中央走道兩旁配置。
由於講台式系統太過於浪費空間,,以及後來印刷術的發明,使得書籍大量產生,而演變出另外一種使用密度較高的小隔間式系統(stall system)(圖四)。小隔間式系統是在原有的lectern旁邊加上書櫃,以增加使用密度,有時配合座椅的擺設,形成一小型的半封閉式空間。這樣的系統,13 th以後在英國極為盛行,到了17 th
、18 th 英國劍橋以及牛津等地的大學圖書館,幾乎都摒除講台式系統,而採用小隔間式系統。
圖二 多明尼克•貝荷(Dominique Perrault)法國國家圖書館內的lectern
system。 |
圖三 lectern system。米開朗基羅的佛羅倫斯羅倫佐家族圖書館,1523-71。 |
圖四 stall system,英國牛津Corpus Christi College圖書館,1604。 |
而隨著藏書量需求的增加,16th開始出現新的牆式系統(wall system),這樣的系統在17-18th 成為圖書館空間的標準形式。牆式系統將書櫃靠牆放置,形成一開闊式的大廳式空間(圖五),在德文中此系統稱之為Saal System,Saal有大廳的意思。早期牆式系統的書櫃高度較矮(圖六),漸漸的發展出整個牆壁高度的書櫃。而由於高處書籍使用上的問題,漸漸的發展出一層一層的長廊式gallery的空間形式(圖七)以及層層退縮的balcony的空間形式。
圖五 wall system,Escorial圖書館,1567。 |
圖六 早期書櫃較矮的牆式系統(wall system),羅馬梵諦岡圖書館,1587-88。 |
圖七 發展出gallery形式的牆式系統。英國牛津,Bodleian圖書館,1610-12。 |
2.2「採光」處理對圖書館空間的影響
在圖書館傢俱系統的演變過程中,伴隨著對於「閱讀」上採光的需求以及「圖書保存」上避免光線的需求,空間形式在採光的處理上也產生不同的轉變。早期的講台式系統(lectern system)以及小隔間式系統(stall system),在建築上多配合牆壁側面開窗。後來的牆式系統則產生高窗的設計(圖八)。在「藏書」與「閱讀」對光線需求條件不同的情況下,「閱覽區域」漸漸移至大廳走道的兩端。當牆式系統發展至整面牆、整個牆壁的高度時,閱覽區域被集中在中間,利用天窗的方式採光(圖九)。而當圖書館規模增加,「藏書」與「閱讀」兩者的矛盾加劇,則又開始出現「藏書空間」與「閱覽空間」分離的空間形式。最早的案例為1765年德國Karlsruhe圖書館的設計案(圖十),到了1816 Leopoldo della Santa的圖書館設計案(圖十一),則明確的建立這樣的系統。將「藏書空間」與「閱覽空間」區分出來,成為後來圖書館建築類型的重要考量。1960s許多現代的圖書館設計,甚至在外型上突顯出兩種不同類型空間的差異(圖十二)。
圖八 高窗式的採光。Melk修道院圖書館,1730。 |
圖九 天窗式的採光。Henri Labrouste設計的法國國家圖書館,1865-68。 |
|
圖十 「閱覽空間」&「藏書空間」分離的最早案例,德國Karlsruhe圖書館,1859。閱覽空間位於中央走道,兩旁小隔間為書庫空間。 |
圖十一 明確建立閱覽與藏書分離系統的設計。 |
圖十二 當代圖書館在外型上突顯出閱覽空間與藏書空間的不同特性。Marburg大學圖書館,1962-68。 |
3.法國國家圖書館BNF、英國國家圖書館BL、亞歷山大圖書館BA三大圖書館的發展
法國國家圖書館BNF(Bibliotheque Nationale de
France at Tolbiac site)、英國國家圖書館BL(British Library at St
Pancras)、亞歷山大圖書館BA(Bibliotheca Alexandrina)是20th末、21th初三個超大型的圖書館,分別開館於1996年、1998年、2002年。三個圖書館也都同樣具有歷史上的重要象徵意義。BNF、BL為法國、英國國家圖書館傳統的延伸,BA則企圖重新在亞歷山大古老的圖書館位址附近,喚起歷史上最早的一個圖書館(托勒密王朝的亞歷山大圖書館)的記憶。每個圖書館的設計藏書量都接近千萬冊左右:BNF—1千萬冊,BL—1千2百萬冊,BA—約8百萬冊。空間機能除了圖書館功能外,也都結合了其他如會議中心、展示空間、餐廳等複合式機能,凸顯了當代圖書館的多元化走向。此外,現代資訊資料的儲存以及資訊化的的管理與應用也都成為設計上的重要考量。
3.1法國國家圖書館BNF(Bibliotheque Nationale de
France at Tobiac Site)
法國國家圖書館的發展,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5th時法皇路易十一 (1461-1483)所建立的皇家圖書館,早期位於羅浮宮內。因著歷代的變遷而有地點的遷移。18th法皇路易十四時期,起先圖書館仍位於羅浮宮內,後因藏書更加豐富,而轉移到宮殿以外的建築。到了19th圖書館也開始面臨空間不足的問題,新的圖書館的擴建也成為重要考量,最有名的則為1865-68間Henri Labrouste所設計的法國國家圖書館(圖九)。進入20th隨著資料儲存形式以及出版物的多樣化,法國國家圖書館,也持續進行擴充空間的計畫。1988年,當時的密特朗總統,提出稱之為TGB的超大圖書館計畫 (Tres Grande Bibliotheque)。 1989經由競圖,由入選的四件作品中,選中了法國建築師多明尼克•貝荷(Dominique Perrault)的設計案,在1995年完工,成為當時號稱全世界最大的圖書館建築。
3.1.1發展概況
--1988,密特朗總統提出超大圖書館計畫TGB (Tres Grande
Bibliotheque)。
--1989,舉辦競圖。由貝聿銘擔任評審團主席,選出四件入選作品。最後由多明尼克•貝荷(Dominique
Perrault)的作品獲選,被稱為兼具「現代性」&「紀念性」的作品。
--1990開始動工。
--1995年5月完工。
--1996年12月開館。
3.1.2設計說明
【基地位置】:基地位於巴黎市13區,在巴黎東南方塞納河左岸,原為荒廢的工業用地。隔著塞納河與右岸的貝荷西公園(Parc
de Bercy)相對。基地成長方形,長軸面對河岸,形成了很好的景觀面。
|
|
圖十三 法國國家圖書館位置圖 |
圖十四 法國國家圖書館鳥瞰照片 |
【空間說明】:整個圖書館建築包括了一個大型的基座以及四個高79m的高塔以及深度約15m的中庭花園。空間機能包括閱覽空間、藏書空間、會議廳、展示區、餐廳、商店、咖啡廳以及辦公室等空間。
大型的基座底下,主要為閱覽空間,包括平台最上層的「公共閱覽室」以及夾層及下層的「研究專用閱覽室」。公共閱覽室約有1600個座位;研究閱覽室大約2000個座位。
四個高塔,主要包括辦公室與書庫空間:底下七層為辦公室空間,上面十一層為書庫空間。每個塔各有其名,代表了圖書館囊括了各種不同知識範疇的藏書:1,時間之塔(Tour du temps):哲學、歷史、社會科學;2,法律之塔(Tour des lois):法律、經濟、政治;3,數字之塔(Tour des nombres):科學、技術;4,文學之塔(Tour des lettres):藝術、文學。
【閱覽室&書庫空間配置】:閱覽室空間圍繞中庭花園配置(黃色區塊)。 閱覽室周邊則還包括了部分書庫空間(橘紅色區塊),其他附屬性服務空間,以及其他複合式的空間機能(會議廳、展示區、餐廳、商店、咖啡廳)。主要的書庫空間,則置於四個高塔中。
|
|
圖十五 法國國家圖書館入口層平面圖(Rez-de-Jardin):大眾閱覽室 |
圖十六 法國國家圖書館地面層平面圖(Rez-de-Jardin):研究專用閱覽室 |
3.2英國國家圖書館BL(British Library)
英國國家圖書館的發展亦有長遠的歷史,起先主要位於大英博物館內,1910s左右也開始遭遇空間不足的問題,部分資料被移出。首先報紙的資料被遷移到Colindale Ave新成立的專門收藏報紙的圖書館中。1960s博物館開始考量在博物館附近加建新的圖書空間,但後來即遭否決。1974重新考量建館的問題,在ST Pancras區域購得了原為倉庫的土地,1975年由Colin St John Wilson事務所進行設計。經過多年經濟與政治因素的延宕,終於在1998年新館完工。並於當年六月開館。
3.2.1發展概況
--1971位於大英博物館中的英國國家圖書館,因缺少藏書空間,提出遷移的計畫。一開始考量從原有圖書館延伸出新的空間。
--1960s Wilson事務所利用大英博物館對面基地,提出新建築的計畫案。因建築保存的風潮而受到質疑。
--1974 重新考量建館的問題,選擇了ST Pancras原為倉庫的基地為新館位址。
--1975 Wilson事務所開始對新的圖書館進行設計。
--1998完工,於六月開館。
3.2.2設計說明
【基地位置】:位於倫敦市區,基地東邊,隔著Midland Road 與George Gilbert所設計的St Pancras車站相呼應。南側緊鄰交通繁忙的六線道道路Euston Road。
|
|
|
圖十七 英國國家圖書館配置圖 |
圖十八 英國國家圖書館量體配置圖(地下四層為書庫) |
圖十九 從圖書館入口廣場望向St Pancras車站 |
【空間說明】:圖書館空間內容主要包含了圖書閱覽空間、藏書空間、展示空間、會議中心、辦公室、餐廳、書店等。
|
|
圖二十 英國國家圖書館空間配置 |
圖二十一 英國國家圖書館閱覽室配置圖 |
【閱覽室&書庫空間配置】:英國國家圖書館的閱覽室空間,主要是以入口大廳為中心,大廳尾端為國王圖書館,隔著大廳,東西兩端區分為兩個區域。西邊屬於人文領域閱覽室:包括人文科學閱覽室、稀有書籍閱覽室、手抄本閱覽室、地圖閱覽室;東邊則為科學閱覽室。整個建築空間安排,以圖書館的使用為出發點,利用不同特性的閱覽空間來作考量空間的安排。Wilson認為人文學科牽涉到許多龐大的史料參考,因此人文科學閱覽室採閉架式設計,圖書多位於書庫中,閱覽室配置有較多閱覽座位,總共大約有1000個左右的座位;科學領域則牽涉到許多及時的資料,因此閱覽室採開架式圖書配置,閱覽座位僅有88個。
整個圖書館的書庫空間,為考量圖書處理以及提供良好的保存環境,則設計於四層的地下室空間中。
3.3亞歷山大圖書館BA(Bibliotheca Alexandrina)
埃及的亞歷山大曾為希臘時期建立歷史上第一個圖書館的地點,當時這個偉大的圖書館(Great
Library)曾藏書高達700,000萬捲。有著這樣古老的圖書館發展歷史,1974亞歷山大大學的校長Mamdough Lotfi Diowar提出重新建構原有Great Library的提案,計畫主要的目標希望提供一個具有獨特收藏及目標的研究型圖書館,以加強埃及地區的研究資源,並促進國際性的交流。提案在受到埃及政府的支持後,於1989舉辦國際競圖,有來自52國、524件作品參加,挪威建築師Snohetta贏得競圖。2002年10月正式開館使用。整個圖書收藏計畫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配合,以達到藏書獨特性的目標,避免與其他區域型或國際型研究圖書館的藏書內容重疊。
3.3.1發展概況
--1974亞歷山大大學校長提出復興原有古老圖書館的計畫,受到埃及政府的支持
--1989舉辦國際競圖,有來自52國、524件作品參加。挪威建築師Snohetta贏得競圖
--1994進入正式設計
--1995開始動工。
--2001完工。
--2002年10月開館使用。
3.3.2設計說明
【基地位置】:基地大小45,000㎡,位於亞歷山大港北邊,可俯瞰海灣,南邊緊鄰亞歷山大大學校區。基地位置被認為是希臘時期托勒密(Ptolemy)建立世界最早圖書館的舊址。1993年考古學家證實此基地為古時的「皇家區域」。基地上原有一個佔地5000㎡,於1960s興建的會議中心。
|
|
圖二十二 亞歷山大圖書館位置圖 |
圖二十三 亞歷山大圖書館的複合式機能建築群 |
【空間說明】:整個設計案,包括原有基地上的會議中心,形成一個多功能的複合式建築群。建築機能除了主圖書館外,還包括青少年圖書館、盲人圖書館、天文館、博物館、展示空間、會議中心、一個提供國際性資訊學習的學校,以及辦公室、餐廳等空間。
|
|
圖二十四 入口層平面圖(5F平面圖) |
圖二十五 大型圓盤屋頂底下為閱覽室空間 |
【閱覽室&書庫空間配置】:整個圖書館成一個傾斜的的圓盤狀,圓盤直徑大小160m。總樓層數為11層,基地面以上32m,以下12m。屋頂圓盤以下為閱覽室,閱覽室隨著圓盤傾斜的角度層層上升,共有14層平台,2000個左右的閱讀座位,提供了多層次的閱覽空間。書庫則位於閱覽室底下,配合閱覽式的層層上升在空間上作巧妙的結合。
4.案例比較
這三個國家級圖書館,堪稱進入21世紀圖書館建築類型的代表作,規模都極為龐大,同樣都提供了大量的閱覽席位,更突顯出圖書館多元化發展的傾向。然而在做為國家級圖書館的意象表達以及設計概念上,有不同的詮釋重點。
【都市景觀配合】:三個圖書館都位於極具特色的都市與基地當中,法國國家圖書館(BNF)與英國國家圖書館(BL)雖然分別位於深具歷史建築傳統的倫敦與巴黎,然而兩者對於都市景觀的處理態度完全不同。
法國國家圖書館身為密特朗總統當政時期的重大建設之一,在設計上強調「紀念性」&「現代性」。強烈的對稱性與抬高的基座,象徵知識的殿堂,而超大的量體,四個玻璃盒子的高塔,簡潔的造型,在巴黎的都市景觀下呈現傳統與現代的強烈對比。
圖二十六 法國國家圖書館與巴黎傳統都市景觀對比
英國國家圖書館相反的則以不同的態度來處理都市景觀的問題。位於George
Gilbert Scott歌德風格的St Pancras車站旁,雖然圖書館空間內容龐大,建築師在量體上企圖以層層退縮的分散式量體,取代集中式的超大量體,以配合車站的量體。建築中的鐘塔以及紅磚色的建築色彩,也與一旁的車站互相呼應。
圖二十七 大英博物館鐘塔與建築顏色與St Pancras車站的呼應
相對於法國國家圖書館與大英圖書館,在亞歷山大現代化的都市景觀中,亞歷山大圖書館企圖連結過去以及未來,作為緬懷豐富的希臘文化的圖書館,以及帶領埃及在研究方面進入新世紀的里程碑。利用複合式的超大建築群,強調出基地的紀念性;現代語彙的幾何造型,意味著古老的希臘智慧,在幾何學發展上面的貢獻。
圖二十八 亞歷山大圖書館在現代風格的都市中強調舊有歷史的紀念性
【公共圖書館的意象呈現】:公共圖書館的概念,從19th大量發展到現在,如何提供公共群眾一個學習的空間,一直是當代圖書館的重要議題。而在建築上如何突顯出公共圖書館的意象,提供大眾平等學習的空間,圖書館進入方式的安排,似乎能傳達這樣的訊息。這三個圖書館在處理方法上,都以一個入口廣場來導引人們進入圖書館內。
法國國家圖書館,以無數的階梯引導民眾進入抬高的平台,要到達圖書館有如朝聖的過程,登上平台,四個崇高的知識之塔聳立在眼前,以簡潔的幾何造型,象徵著四本打開的書。但是,這四個高塔只有東北向的塔對外開放。平台中央是一個廣闊的中庭,大眾閱覽室位於平台下的第一層,藉由東西兩端向下的坡道,引導人們進入其中。在公共圖書館的意象呈現上,紀念性似乎超過一切。
英國國家圖書館的入口,位於交通繁忙的Euston Road上(有六線道)。為了隔絕交通的吵雜,建築師巧妙的以一個入口門廊以及植栽,將噪音隔絕在外。進入門廊,一個幽雅的內庭廣場,彷彿進入了另一個世界。廣場提供一般民眾一個舒適的戶外停留空間,廣場上的建築立面層層退縮,使得龐大量體不致產生壓迫感。經由軸線轉換,引導人們從建築物中央的入口大廳進入。刻意壓低的入口量體,以較親切的人性尺度,迎接使用的大眾進入。
亞歷山大圖書館與周邊的會議中心與天文館,形成一個複合式的建築群。要到達圖書館,和法國國家圖書館類似的,必須上到一個抬高的廣場。從基地東北向,爬上階梯,進入一個大型的廣場,穿過會議中心與球形天文館,一個線性的一層樓高廊道,引導人們進入圖書館的入口。廊道的使用與英國國家圖書館壓低的入口,有異曲同工之妙,以親近的尺度引領人們進入。
法國國家圖書館 |
高聳的階梯 |
紀念性的中軸線 |
平台上廣場 |
英國國家圖書館 |
廣場入口門廊 |
圖書廣前廣場 |
刻意壓低的入口 |
亞歷山大圖書館 |
廣場入口階梯 |
穿過入口廣場所看到遠端廊道引導的圖書館 (左側為天文館、右側為會議中心) |
一樓高的廊道以親切的尺度引領群眾進入右側圖書館入口 |
【圖書館空間形式的轉變--閱覽空間 & 藏書空間配置】:「閱覽空間」與「藏書空間」密切的影響圖書館建築類型的演變。從13th開始早期發展兩者混合的形式,到18th因著不同的採光需求與藏書數量的增加,
使得兩類空間開始分離以後,「開架式」或「閉架式」的圖書空間運用,也漸漸形成1960s以來圖書館建築的重要議題。這三個圖書館,都是屬於超大型的圖書館,藏書數量都很龐大,因此如何處理龐大的藏書空間自是重要的考量,而在閱覽空間上如何處理採光的問題,手法也不盡相同。
法國國家圖書館,在空間安排上,刻意將「藏書空間」&「閱覽空間」在建築造型上即予以區隔。龐大的藏書空間,主要配置於四個高塔頂部的11個樓層,顛覆書庫需要隔絕光線的特性,四個高塔均為玻璃的造型,並且在「藏書空間」與「閱覽空間」之間,在高塔底部以六層樓的辦公室空間完全區隔開來。閱覽空間則下降到平台廣場以下的龐大基座中,利用面積廣闊的中庭,將閱覽室圍繞中庭配置,以提供充足的採光。部分閱覽空間仍以傳統在一個大空間中層層退縮平台的方式來配置閱覽空間。整個空間配置,似乎不是著眼於使用上的特色,而是強調建築師的個人主體概念的表達。
法國國家圖書館 |
完全區隔的書庫、閱覽空間樓層配置 |
玻璃盒子的書庫空間 |
|
環繞中庭配置的閱覽空間 |
從閱覽室看到的中庭花園 |
開架式的閱覽空間 |
|
英國國家圖書館,正好與法國國家圖書館相反,在設計時以圖書館的使用為主要出發點。為達到良好保存圖書(尤其是一些古老稀有的書籍)的目的,建築師將書庫置於四層地下室中,以提供良好的保存環境。在「閱覽空間」上,更以「人文類」&「科學類」圖書不同的使用特性,將閱覽空間區分為兩大區域。人文類圖書閱覽室,由於可能牽涉到一些古老的史料與大量的藏書查詢,因此採「閉架式」設計,提供較多的閱覽空間,查詢圖書時經由櫃臺從書庫中調閱。科學類閱覽室,則著眼於科學發展的及時性,採「開架式」設計,以提供讀者查閱即時的圖書資訊。空間形式上,在內部採用圖書館常用複層式的平台式空間,這樣的空間最早源自於配合圖書館牆式傢俱系統(wall system)所發展出來的gallery(長廊式) 或 balcony(平台式)形式的閱覽空間。外觀上則配合層層退縮的量體,利用樓層間的高差以高窗並配合天窗採光。而部分「閱覽空間」與「書庫空間」之間則與法國國家圖書館類似,無直接連結,而以大廳、展示空間、書店等公共空間隔開。
英國國家圖書館 |
書庫空間位於地下室便於保存,閱覽空間則利用頂光或側窗採光 |
左側為人文科學閱覽室 科學閱覽室利用層層退縮的高差採光 |
|
閉架式的人文科學閱覽室 |
人文科學閱覽室採天窗採光 |
複層平台式的閱覽空間 |
|
開架式的科學閱覽室 |
科學閱覽室採開架式,挑高空間為閱覽區與查詢區 |
科學閱覽室高側窗採光 |
亞歷山大圖書館,在「閱覽空間」與「藏書空間」的處理上,則不同於前兩個案例,以相當簡潔的形式,卻充分的展現兩個不同屬性空間的特性,並將兩者加以緊密的結合。閱覽空間以一個整體的大空間的方式集中在一處,同樣的以層層退縮的平台方式(balcony)來處理,最低點配置在面對海灣的方向層層上升,共有十四個不同高差的平台,最底層與最高層的閱覽空間高差24.1m,配合向海灣傾斜的圓盤式屋頂,以單一完整的圓形將閱覽空間涵蓋在其中,採光則完全以屋頂來採光。而書庫空間,則巧妙的利用閱覽空間的層層高差,放置在閱覽室底下的空間,配合藏書的特性,建築外型以完全無開口的牆包蔽,整個圖書館以俐落的圓形造型,簡單的虛(屋頂)實(實牆)對比,呈現出圖書館空間的特性。
亞歷山大圖書館 |
閱覽空間與書庫之間緊密結合 |
多層次的閱覽空間 |
|
圓頂底下為閱覽空間 |
書庫空間的無開口實牆處理 |
閱覽空間與藏書空間在外觀上的虛實對比 |
|
【圖書館空間形式的轉變—平面形式】:圖書館建築的類型演變,在平面形式上,大部分為矩形。早期配合lectern system 以及stall system的發展,形成中央走道式的單一長方形平面,直至wall
system的發展,中央走道加大,變成一個大廳式(hall)挑高的空間,配合內部長廊式(gallery)與平台式(balcony)空間的變化,成為後來圖書館空間的典型。後來隨著圖書館的規模增大,發展出中庭式的圖書館平面,如E.L. Boullee在1784年所提出來的皇家圖書館設計案(圖二十九),以及K. F. Schinkel 1835年的柏林圖書館設計。圓形的圖書館空間較少見,在配置上多採向心式,著名的案例如大英博物館的閱覽室設計(圖三十)。
在平面形式上,三個圖書館各有不同的處理手法。法國國家圖書館採矩形的中庭式配置平面,英國國家圖書館則為傳統的矩形平面的組合。亞歷山大圖書館則採用少見的圓形平面,然而在內部空間的配置上,卻不同於早期圓形平面的向心式配置,而是以傳統矩形圖書館空間配合balcony的方式來處理,在空間形式上為兩種不同類型空間組合的轉換,卻也創造出獨特的空間特性。
圖二十九 E.L. Boullee在1784年所提出來的有四個中庭的皇家圖書館設計案 |
圖三十 向心式的圓形圖書館空間。倫敦大英博物館閱覽室,1854-56。 |
【圖書館空間機能的多元化】: 隨著時代的發展,圖書館似乎不再只是單純的具有圖書館的機能,而是越來越朝著多元化的方式發展,甚至成為重要的象徵性建築物。這三個跨世紀的圖書館,在空間機能上都突顯出這樣的訊息。三者在機能上除了圖書館的固有機能外,還都融合了會議中心、展示空間的機能。其中亞歷山大圖書館扮演著古文明象徵以及提升埃及地區研究水準的角色,在空間機能上還包括了一個資訊學習的學校,並整合周邊的設施提供博物館、天文館等空間機能。
|
亞歷山大圖書館 |
英國國家圖書館 |
法國國家圖書館 |
空間機能比較 |
圖書館空間(閱覽+藏書) 1.
主圖書館 2.
青少年圖書館 3.
盲人圖書館 天文館&博物館空間 4.
天文館 5.
科學博物館 6.
文字博物館 7.
亞歷山大考古博物館 學校 8.
國際資訊學習學校 會議中心&展示空間 9.
亞歷山大會議中心 10. 多功能空間與展示室 |
圖書閱覽空間 1.
人文科學閱覽室(閱覽席+閉架式圖書空間) 2.
科學閱覽室(閱覽席+開架式圖書空間) 3.
稀有書籍與手稿閱覽室 4.
東方書籍閱覽室 5.
國王圖書館 藏書空間 1.
地下四層樓(提供良好的藏書環境) 展示空間 會議中心 辦公室 其他空間 1.
餐廳 2.
書店 |
閱覽空間(平台以下包含夾層3層,由上而下) 1.
入口層—大眾閱覽室 2.
夾層—學者閱覽室 3.
花園地面層—研究閱覽室 其他空間(位於閱覽室周邊) 1.
大型會議廳(1個) 2.
演講廳(1大,6小) 3.
展示區(2個) 4.
餐廳、咖啡廳、禮品店 辦公室&藏書空間—高塔空間(7層樓為辦公室,11層樓為藏書空間) (部分藏書空間位於閱覽室周邊) 1.
時間之塔(Tour du temps):哲學、歷史、社會科學 2.
法律之塔(Tour des lois):法律、經濟、政治 3.
數字之塔(Tour des nombres):科學、技術 4.
文學之塔(Tour des lettres):藝術、文學 |
【新科技的應用、新資料形式的儲存的考量】:新時代科技的發展如何應用在圖書管理上,以及新形式資料的儲存,也成為當代圖書館的重要議題。在圖書管理方面,這三個圖書館都強調電腦化的圖書管理。法國國家圖書館在藏書空間的運作上,更強調書庫所有的書櫃可以利用電腦來控制,在藏書計畫上,也擬有影像、數位資料的藏書計畫。而這些新科技以及新形式資料的應用,也影響了圖書館建築在設備空間,以及藏書、閱覽空間的處理。
|
亞歷山大圖書館 |
英國國家圖書館 |
法國國家圖書館 |
藏書計畫比較 (計畫藏書量) |
書籍:1~8百萬 期刊:4000 多媒體資料:50,000 手稿&稀有書籍:50,000 地圖50,000 |
書籍:約1千2百萬冊(地下書庫),60,000冊(國王圖書館) |
書籍:1千萬(40萬冊為開架式,200,000稀有書籍) 期刊:350,000 微縮影片: microfilms -76,000, microfiches-
950,000 數位靜態影像:100,000 數位檔案:100,000 錄音資料:900,000 多媒體資料:45,000 錄影帶:83,000 |
5.結論
回溯圖書館建築類型的發展,影響圖書館發展最深的,似乎是圖書館傢俱系統的演變,以及藏書空間與閱覽空間特性及關係的處理,然而隨著新的資料形式的出現,閱讀與資料儲存的形式也再次產生變革,開始出現一些新形式的圖書館,例如法國Roanne的多媒體圖書館(Media Library)(圖三十一)等。而圖書館的也越來越強調其公共性,在角色的扮演上不僅是知識儲存及學習的場所,更形成某種文化的殿堂,結合其他機能,在現代社會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圖三十一 新資料儲存形式的圖書館。法國Roanne的多媒體圖書館(Media Library)
6.附錄:三大圖書館基本資料比較
|
亞歷山大圖書館(BA) Bibliotheca Alexandrina |
大英圖書館(BL) The British Library |
法國國家圖書館(BNF) Bibliotheque Nationale de France |
地點 |
|
ST
Pancras, |
13th
arrondissment,Ile de France, |
建造年代 |
1995-2001 |
1975-1998 |
1989-1995 |
開館時間 |
2002年10月 |
1998年06月 |
1996年12月 |
發展情形 |
1974亞歷山大大學校長提出復興原有古老圖書館的概念 1989舉辦競圖(從52國,524件作品參加)。挪威建築師Snohetta贏得競圖 1994進入正式設計 |
1971位於大英博物館中的英國國家圖書館,因缺少藏書空間,提出遷移的計畫。一開始考量從原有圖書館延伸出新的空間。 1960s Wilson事務所利用大英博物館對面基地,提出新建築的計畫案。因建築保存的風潮而受到質疑。 1974 重新考量建館的問題,選擇了ST Pancras原為倉庫的基地為新館位址。 1975 Wilson事務所開始對新的圖書館進行設計。 |
1988密特朗總統提出超大圖書館計畫TGB(tres
grande bibliotheque) 1989舉辦競圖,由貝聿銘擔任評審團主席。法國建築師Perraultu贏得競圖。 1990開始動工 1995年5月完工 |
建築師 |
Snohetta(挪威) |
Colin
St John Wilson & Partners(英國) |
Dominique
Perrault(法國) |
基地位置 |
基地大小45,000㎡ 位於亞歷山大港北邊,基地位置被認為是希臘時期托勒密(Ptolemy)建立世界最早圖書館的舊址。1993年考古學家證實此基地為古時的「皇家區域」。基地上原有一個佔地5000㎡,於1960s興建的會議中心。 |
位於倫敦市區,基地東邊,隔著Midland Road 與George Gilbert所設計的St Pancras車站相呼應。 |
基地位於巴黎市東區,靠近塞納河畔,河對岸為Bercy公園。基地原為荒廢的工業用地。 |
基地面積 |
45,000㎡ |
|
7.5公頃 平台面積:60,000㎡ 花園面積:12,000㎡ |
總樓層數 |
11F |
|
18F+2F(地下) |
建築高度 |
地上32m 地下12m |
地上 地下4F |
塔高度79m 平台以下2F(15m) |
總樓地板面積 |
85,405㎡ |
|
|
閱覽席位 |
2000席 |
共1178席 科學閱覽室:220席 人文科學閱覽室:500 東方書籍閱覽室:88(10個個人閱讀座位) 稀有書籍閱覽室:288 手稿閱覽室:82 |
大眾閱覽室:1600席 研究閱覽室:2000席 |
開館藏書量 |
書籍200,000 期刊1500 多媒體資料10,000 手稿&稀有書籍10,000 地圖50,000 |
|
|
預估藏書量 |
書籍:1~8百萬 期刊:4000 多媒體資料:50,000 手稿&稀有書籍:50,000 地圖50,000 |
書籍:約1千2百萬冊(地下書庫),60,000冊(國王圖書館) |
書籍:1千萬(40萬冊為開架式,200,000稀有書籍) 期刊:350,000 微縮影片: microfilms -76,000, microfiches-
950,000 數位靜態影像:100,000 數位檔案:100,000 錄音資料:900,000 多媒體資料:45,000 錄影帶:83,000 |
空間內容 |
圖書館空間(閱覽+藏書) 11.
主圖書館 12.
青少年圖書館 13.
盲人圖書館 天文館&博物館空間 14.
天文館 15.
科學博物館 16.
文字博物館 17.
亞歷山大考古博物館 學校 18.
國際資訊學習學校 會議中心&展示空間 19.
亞歷山大會議中心 20.
多功能空間與展示室 |
圖書閱覽空間 6.
人文科學閱覽室(閱覽席+閉架式圖書空間) 7.
科學閱覽室(閱覽席+開架式圖書空間) 8.
稀有書籍與手稿閱覽室 9.
東方書籍閱覽室 10.
國王圖書館 藏書空間 2.
地下四層樓(提供良好的藏書環境) 展示空間 會議中心 辦公室 其他空間 3.
餐廳 4.
書店 |
閱覽空間(平台以下包含夾層3層,由上而下) 4.
入口層—大眾閱覽室 5.
夾層—學者閱覽室 6.
花園地面層—研究閱覽室 其他空間(位於閱覽室周邊) 5.
大型會議廳(1個) 6.
演講廳(1大,6小) 7.
展示區(2個) 8.
餐廳、咖啡廳、禮品店 辦公室&藏書空間—高塔空間(7層樓為辦公室,11層樓為藏書空間) (部分藏書空間位於閱覽室周邊) 5.
時間之塔(Tour du temps):哲學、歷史、社會科學 6.
法律之塔(Tour des lois):法律、經濟、政治 7.
數字之塔(Tour des nombres):科學、技術 8.
文學之塔(Tour des lettres):藝術、文學 |
7.參考資料來源
1.
Pevsner, NiKolaus. A History of Building Types.
2.
The Architectural Review, 1216, June, 1998, pp.34-51 &
pp.77-81.
3.
The Architectural Review, 1255, September, 2001, pp.40-51.
4.
http://www.bnf.fr/site_bnf_eng/connaitrgb/sieclegb.htm
5.
http://www.bnf.fr/pages/connaitr/francmit.htm
6.
http://www.bnf.fr/pages/collections/cartplan.htm
7.
http://www.arcspace.com/architects/perrault/library_n/index.htm
8.
La Bibliotheque nationale de France, L’emission du CNDP et
de La Cinquieme pour les ecoles, les colleges et les lycees, 2000.
9.
http://fr.wikipedia.org/wiki/BibliothAque_nationale_de_France
10. http://www.aviewoncities.com/building/bibliothequenationaledeparis.htm
11. http://www.structurae.de/en/structures/data/s0004232/index.htm
12. http://www.paris-lavillette.archi.fr/site-forum/2002-2003/bnf.html
13. http://www.arcenreve.com/Pages/BNF.htm
14. http://www-eleves.int-evry.fr/~durand_f/ar05b.htm
15. http://www.drownout.com/blogfrance/archives/000496.html
16. http://library.fullerton.edu/Patrons/patrons_new_library_paris.htm
17. http://www.uni-kassel.de/fb8/privat/kerdelhue/internautes/bnf/bnf.html
18. http://www.archinform.net/
20. http://www.bluffton.edu/~sullivanm/england/london/britlibrary/stjohnwilson.html
21. http://www.egypttourism.org/New%20Site/places/bibliotheca_alexandrina.htm
22. http://www.snoarc.no/default.asp?TEMPORARY_TEMPLATE=47
23. http://www.bibalex.org/newwebsite/gallery/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