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建築How to Look Architecture

Bruno Zevi著     張似贊  譯

第一章建築陌生的事物

第二章

空間

建築的主角

空間


 

 

第三章

空間的表現方法

 

 

 

 

 


第四章歷代空間的形式

 

 

 

 

 

 

 

 

 

 

 

 

 

 

 

 

 

 

 

 

 

 

 

 

 

 

 

 

 

 

 

 

 

 

 

 

 

 

 

 

第五章對建築的闡釋

 

 

 

 

 

 

 

 

 

 

 

 

第六章

邁向現代性的建築歷史

今人們對於建築的整體評析與瞭解,即便是建築專業者,也極度欠缺且貧乏與充滿錯誤,混亂地追隨工程師施工技術方法,或考古學者賣弄文學上的知識,不似其他音樂雕刻繪畫和文學等其他八大藝術領域,有明確的評價方法,作者主要認為,係沒有考慮到建築的特性,及建築與雕刻繪畫的區別,導因於摒棄建築獨特而重要的本質--空間

 

築學者不善於從空間觀點形成一套合乎邏輯的建築研究方法,僅以平面立面或剖面或外觀渲染圖與透視草圖,如同美麗詩句的片段 ,評價一首詩歌,必須整體來研究(每句詩與上下文);目前仍以錯亂的描述繪畫或雕刻的語言(節奏,尺度,均衡,量體等)來評述建築物,若不賦予建築上特有的實質內容﹍﹍空間,所有的討論都仍屬空泛。

澄清部分:每一個建築物由內部空間之全部建築物本身與外部空間之城市空間(建築物和周邊的東西)所構成;建築的精髓,並不意味著建築的評價完全建立在其空間效果上,經濟社會技術功能審美或體積等許多次要因素方面都能評價其價值。

儘管有其他藝術為建築增色,但只有內部空間,這個圍繞和包含我們的空間才是評價建築的基礎;因為它決定了建築物審美價值的肯定或否定。至於所有其它的因素也相當重要,或者說可能是很重要的,但對空間概念而言,它們還是在從屬地位。任何時候評論家或歷史學家忽視了這個次序,它們就會製造混亂,並加劇目前在建築上迷亂的狀態。

空間﹍空的部分﹍應當是建築的『主角』,這畢竟是合乎規律的。建築不單是藝術,它不僅是對生活的一種反應而已,也是生活方式的寫照。建築是生活環境,是展現我們生活的『舞台』。

 

面圖立面圖剖面圖模型照片和電影﹍這些表現空間的方法,都不可能完滿表達空間形式,每種都有其獨到之處,任何一種不足之處也可以由別種方法來補足;但它只能透過直接的體驗才能領會和感受,這就是認識建築的關鍵。建築空間的感受必須是通過無數不同路線產生,要完全感受空間,必須把我們包含在其中,意識到我們自己是該建築機體的組成部分而且是它的量度,不管是一座早期基督教的巴西里卡,勃魯乃列斯基的聖斯比利多教堂,貝尼尼的大廊柱,還是一條中世紀街道的古老石板鋪面,我們必須親自體驗在科比意設計的住宅支柱之間的感受,親自去體驗沿著奎林納爾複合廣場中的某一條軸線進行時的感受,親自去體驗登臨萊特設計的露台感受,或者親自去體驗一座波羅米尼設計教堂所帶給人們的上千萬個視覺感受的反覆迴響。

所有這些非直接體驗表現技巧和認識建築的方法,對建築教育當然是有用的,對實際工作也是必須的對增長見識也是有益的。但是它們的作用僅僅在於啟示和幫助身心健全的人們去進入和體驗我們一直研究的空間,這才是建築的精髓。

 

 

括某一時期或某一藝術家所作之歷史和評價上的分析,其基本因素:1. 社會的前提條件2.理性的前提條件3 .技術的前提條件4.形式上和審美上的理想;一個建築作品主要是文化的各構成因素互相融合平衡的結果。對個別藝術作品的評論概括其次序:1.城市環境的分析:2.建築分析3 .量體分析4.裝飾細部分析5.尺度分析。本書以簡要列舉西方建築史上出現過的各種主要的內部空間概念,略去一些重要思潮和無數例外情況,隨意舉出一座建築物為某一時期的典型。

古希臘的空間和尺度:
缺陷:忽視內部空間;高超之處,人體尺度絕妙的運用。封閉的內部空間正是雕刻品的特點。希臘神廟不是崇拜的場所,而是祭祀諸神不容入侵的聖所。

古羅馬的靜態空間:
古羅馬人將包圍希臘神廟外部的廊柱移到內部去了,意味著人已經進入一種圍合空間,其中一切的造型的裝飾都是為了增進這種空間效果。古羅馬空間的特點在於其構思是靜態的,不論圓形或方形其共通規律都是對稱性,與相鄰空間都是絕對各自獨立。

基督教空間以人為導向的設計:
古羅馬巴西里卡圍繞兩條軸線配置,基督教建築師取消兩個後殿中的一個,將入口移到一端;利用舊構建創造出新的體系,具有新的性質和功能作用。整個建築按人的活動路線來構成方向性,沿著他通過建築物的方向來建造和組織空間。

拜占庭時期節奏急促並向外擴展的空間:
拜占庭建築師的課題非結構方面,而是要加強早期基督教堂長向的趨勢勢,使之具有進一步的緊迫效果。古羅馬空間擴張受限於將體厚重而有侷限,是以靜態的語彙來表達的,拜占庭正擴展著空間;含有早期基督教文化活躍的衝力,利用明亮的平面和浩瀚的閃光面層,形成多彩的壁衣,形成新型拜占庭式手法的標誌。

蠻族入侵時期空間與節奏的片段處理:
1.內殿升高2.主殿和側廊端頭加上步廊,造成廊子圍繞後殿的連續性3.牆的分量增加,荷載與支撐關係在觀感上被強調出來4.運粗獷的材料。

仿羅馬式的空間和格律:
1.建築物所有部件都聯結成整體2.有格律的間距。誘導人們在建築物中行進的心理刺激因素,比以前單單表明方向性的形式要遠為複雜得多了。

哥德式向度的對比與空間的連續性:
在建築上孕育出一種與人體尺度明顯對照的空間效果,引發觀者產生不平衡感,產生矛盾衝突和激情,產生奮鬥的情緒,而不是先前寧靜沈思的氣氛。哥德建築中,兩個方向,垂直與縱深同時存在無聲卻又尖銳的對立之中。

早期文藝復興空間的規律性和度量方法:
以數學的概念,反對哥德式空間尺度的不一致、空間的無限性和分散性,以及仿羅馬式空間的偶然性,而尋求一種有次序、有規律、有章法的產物。不再由建築物來左右觀者,而是觀者通過認識貫串在該空間裡簡單規律而把握祝建築物的奧妙。更精準的說,把仿羅馬式時期與哥德時期僅限於平面設計的那種格律,轉變到空間效果中去。奠定現代建築思想的基礎,即認為建築的規律性是由人所證實的。    牆面處理的兩色方案,開窗的規律性,打開和分散深遠的視野,迫切要求能夠限定、度量和確立一種次序及整齊的節奏感。加以文藝復興時期附加裝飾,是一種高度貼切的作法,確實有文化上和藝術上的有效性。

十六世紀造型和量體的主題:
在十六世紀,對稱空間的基本主題以多種變體而達到輝煌成就的境地。它表現了新的體積感及量體上靜態的規律均衡感,使十五世紀使用的空間語彙有新的色彩和含意,建築師愛好圓形的整體、愛好渾然一體並有雄偉紀念性的立體效果,不喜歡線條或多色的平面效果,因此又增加其沈重感。

巴洛克式空間的動感和滲透感:
巴洛克時期是空間解放的時期,是對規則、傳統、幾何基本關係和穩定感的一次反叛。巴洛克建築必須接受大膽、變化、對形式方面條條框框的排斥、舞台效果的變化無窮,接受不對稱性混亂,接受建築藝術、雕刻藝術、繪畫藝術、園林藝術以及水景等交織配合。建築上整片牆成波狀起伏彎曲,創造新的空間概念,其所表現的是形成空間的過程,表現了在活動中的空間、體積與裝飾要素。

十九世紀的城市空間:
從室內空間的觀點看來,十九世紀在藝術趣味上變化甚多,但沒有什麼新的觀念出現,資產階級別墅是主要建築主體之一,但這類型的建築物不過是古典的、雄偉的宮殿建築小型複製品。若說文藝復興晚期建築失之於浮誇,那本時期住宅建築則總是低矮、緊閉、粗劣和簡陋的。本期間真正有價值是在於外部空間,即城市規劃方面,工業革命加以古城池被衝破了,周邊地區被開闢,形成具有現代意義的都市社會主題,即建造了花園城市。

當代有機空間:
現代建築空間以開放的平面為基礎,已不再需要宏偉的紀念性建築,代之而起的是中產階級家庭住宅問題、工人和農民的居住問題。現代建築善於利用技術,大膽去體現自己的藝術見地,終於實現哥德式對空間的夢想,使用大窗戶整片牆用玻璃做成,使室內空間和室外空間達到完全連續的效果。現代建築兩種最主要空間概念就是機能主義(嚴格的合理主義,集中解決數量問題);和有機建築運動(有機性並充分強調人性,看到人類是有尊嚴、有個性、有精神意圖的,即認識到建築既解決數量問題也有質量問題)。


築在空間方面解釋與其他解釋之關係:

1.政治方面的解釋:關係到建築潮流的興起或風格的象徵性。

2.哲學和宗教方面的解釋:關係到象徵性與建築文化相關連的歷史現象。

3.科學方面的解釋:數學概念、幾何概念與建築構圖意念之類似性。

4.社會和經濟方面的解釋: 建築就是經濟制度和社會制度的自傳。

5.唯物論的解釋:建築構圖形式,可由建築所在地特定地理和地質條件
   解釋,唯物論有無限多種(人種論、社會學)解釋。

6.技術方面的解釋:一座建築古蹟的歷史中,建造過程是相當重要的組 
   成部分,惟關於建築結構造型形式是由構造技術所決定的,作者一再
   強調是錯誤的,歷史表明相反的歷程:形式往往要重覆那些實際上已
   經廢棄了的技術。

7.生理--心理方面的解釋:式樣所象徵的精神狀態、移情作用論(水平線
  、垂直線、直線與曲線、螺旋線、立方體、圓、球體、橢圓形;比例、
   節奏、對稱、律動、對比);比例關係、幾何關係、擬人的解釋。

8.形式方面的解釋:傳統美學列舉定律、特性、規則和原則;如統一、
   對   比、對稱、比例、性格、尺度、式樣、真實性、表現、文雅、強
   調或著重變化、表裡一致、貼切等。

第九種解釋=空間。凡是想要做到對建築有深刻、具體全面的認識所進行的每種可能解釋,都應該帶有空間的解釋性質。

結論:空間方面的解釋與其它幾種解釋並非對立的,因為它所作用的級別不同,它是一種超越性的解釋或者也可以說是一種根本的解釋。

 

建築藝術的觀點和建築評論的觀點,往往就是現代社會的觀點。
空間對於成為藝術的建築,就如同文學之於詩歌一樣;空間是建築的散文,它使每一座建築作品別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