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觀點論述

3-1 信念與天才

 

        建築是人類文化的具體呈現,包含了藝術、技術與生活的面向。每一個民族都擁有自己獨特的建築表現方式,每一個朝代的建築也都會有其時代特性。不同時空與文化背景下的建築,往往呈現出不同的風貌,這種現象也使得世界變的多彩多姿。從古典時期到新古典時期,圓頂一直重複出現於西方宗教建築中,不論是在古典異教或基督教中,圓頂空間均為一種理想且完美的呈現。

        14世紀時一場恐怖的瘟疫席捲了歐洲,使佛羅倫斯半數以上的人口喪命。佛羅倫斯從瘟疫中康復以後,脫離封建君主自行獨立並開始有自己的主權,一種新的態度興起:愛國主義。「我們必須要讓這個城市變成我們自己的」佛羅倫斯人說,現在是一個轉捩點,什麼形式的建築才適合這個新生的城市呢?當然絕對不是引進來的哥德式。

       文藝復興運動的發祥地義大利翡冷翠是一座了不起的城市,繁榮、富裕、文化藝術水準極高。翡冷翠人崇尚自由,精明能幹,自視頗高,深以自己的城市為榮,一心想要興建一座最大、最高、最美,且更榮耀神的聖殿。大教堂於1296年奠基,取名百花聖母大教堂,以獻給聖母馬利亞。但中殿大圓頂直徑近44公尺、高50公尺,過於龐大,以當時的技術根本不可能完成。他們只是懷抱一種感人肺腑的信念:上帝有一天或許會提供解決之道,他們也總有一天會找到學識經驗更淵博的建築師來負責......。工程延宕一百多年,才突破了當時的建築及科學極限,完成翡冷翠人一百多年來的夢想。這是建築史上極著名的奇蹟之作,也是世上最大、最美的教堂之一。

         在西元1418年佛羅倫斯舉辦了一個競賽要來解決這個問題。布魯內列斯基推薦了自己。他是一個不太出名的建築工程師,才剛剛在天堂之門(洗禮堂的青銅大門)的雕塑競賽中輸給雕刻家吉伯特。在失敗之後,他到羅馬去,在羅馬建築的廢墟中仔細研究建築的根本原則。他的想法和天份不是要照抄這些原則,而是要徹底了解之後想辦法運用到現代建築上。因此他提交了一個有雙層框架還有尖端的圓頂模型給委員會,這種造型是為了要減低側邊的壓力,每一個建造出來的圓頂都必須面 對這個問題,圓頂越大,壓力就越大,圓頂也又越有可能會坍塌;要解決這個問題,它必須有凸起的條紋,並在類似肋骨的結構之間填入的填充物。他建造的方法在當時可說是重大變革,是特別設計來解決這個圓頂所引起的特殊問題的。為了要證明他的想法是有效的,他向委員會挑戰將蛋立在桌上。他靠著把蛋的底部弄平而做到了,當有人說這樣做誰都可以辦到時,他回答那些人說要是用他的方法,誰都可以解決圓頂的問題。他的自信讓他贏得這個工程。

        對建築師來說,除了蓋圓頂本身這個不可能任務之外,還要面臨整個社會因為這個教堂而延伸出來的問題,如工程管理、社會制度、甚至是人事鬥爭等。布魯內勒斯基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接下了百花大教堂建築師這個職務。他提出大膽而非正統的解決之道,設計了砌放磚石的完美方法,建造出創意獨具的吊車和起重機,悉心設計工人平台和路線,以至於在數十年的施工過程中,只有一人死亡,著實讓堅稱圓頂勢必倒塌的人群啞口無言。原本被譏為瘋子的布魯內列斯基,最後也被人當成天才來稱頌。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