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紀念館
一、分析
設計理念
|
賦予新功能外,新增元素以新舊對比方式表達。
|
|
空間類型
|
史實敘述性紀念館/歷史性建築再利用。
|
|
都市空間脈絡
|
以三合院型態朝向其歷史事件之相關地點。 (以透明電梯與南北棟凸窗大面玻璃之朝向性手法表達)。 基地配置構圖呈現放射狀,連結228和平公園、228紀念碑。
|
|
交通
|
北鄰台大捷運站。
|
|
非實質價值
|
228事件中統治者與人民爭奪發言權之歷史現場。
|
|
實質價值
|
30年代日據興亞式建築及70-80年代台灣建築樣式。
|
|
改建策略(修建)
|
中棟恢復建築舊觀、改造南北棟(整合外觀形式)。 以對比方式展現新增元素。
|
|
空間轉變
|
(北棟)辦公室→展示區 (南北棟)冷氣口及室內美術柱打除。 直長窗→封閉。 外牆統一再噴塗外增漆。 南北棟形式、色彩、材料簡化用以強調中棟。 型鋼玻璃取代原木隔柵欄。
|
|
設備更新
|
殘障電梯 大型凸窗 屋頂中央空調機
|
|
建築材料
|
型鋼玻璃、玻璃磚。
|
|
功能
|
歷史事件敘述、展示、教育。
|
|
建築物實體
|
局部變更。
|
|
展示方式
|
靜態。
|
二、保存和活化之間的衝突與平衡
環境
除了連續步道做連結,空間及戶外的連續性缺乏相關性歷史象徵。
建築外觀與景觀元素的多重轉換與融合,試圖使環境產生協調性,並強調自然性。
室內空間
室內空間情境的塑造上,缺乏各展示空間本身所具有的空間特殊性格的可能性。
改建前 | 改建後 |
一樓平面配置圖 |
|
二樓平面圖 |
|
三樓平面圖 |
|
地下一樓平面圖 |
軸線圖 |
年代立面圖 |
評論
二二八紀念館再利用案在設計理念上以新舊對話來呈現舊物新用;手法上強調現代材料的應用以及舊空間對應新有機能的協調性;建築形式上強調以簡潔的方式突顯歷史建築特色。整體建築形式保存在特定年代的樣式,並強調與城市軸線的關係。然而,從平面配置上看來,城市軸線很薄弱,之間的關係不容易突顯出來,其位置也不在中軸線上。
從年代立面的變化看得出來,雖然以簡化南北棟的形式,企圖突顯中棟的建築歷史樣式,但是北棟的透明電梯在整體上卻削弱中棟的特色。
新的鋼玻璃的理性對照著舊的中棟建築之興亞式折衷風,新與舊的對話,似乎暗喻著以新時代的角度重新審思過去的歷史事件,企圖以新的象徵對歷史情境做新的詮釋。
從內部的空間組織變化來看,除了在空間分隔上做比較適合使用的調整外,並無明顯的空間特色來陳述228事件。
|
|
改建前 |
改建後 |
北棟原為辦公用而開設的長直窗因改建後改為展示用途不需自然光而封閉,但在外觀上卻有考量到整體外觀的一致性。
撇除建築空間上的設計問題,二二八紀念館的設置是達到其欲建立的價值的。建立的原意在於重現歷史事件,使有記憶的人回憶會被遺忘的歷史,使新一代的年輕人認識歷史,而紀念館擇址處借由與紀念碑的呼應達到了"歷史真實性",並且塑造了一個提供圖片、文獻、影音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