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評論|古蹟保存 20050117
 
市定三級古蹟  台北故事館(前圓山別莊)
  - 建築物原本價值
- 再利用之手法
- 再利用是否彰顯古蹟價值
 
 
歷史背景
1858年第二次英法聯軍之役戰敗之後,因為天津條約的簽定,於是開放了台灣的台南、安平、淡水做為通商港埠,此處變為外國人的居留地。隨著外國人的居留,洋人的生活型態(領事館、洋樓、洋行、俱樂部建築)也開始影響了台灣士紳的居住文化。此時的外國人居留地樣式,陽台殖民地樣式(Veranda Colonial Style)為台灣的上流階層士紳所接受,1895年日本佔領台灣之後,於1897年公佈外國人雜居地域範圍以及相關的法令,於是在雜居地,歐美人士與台灣人,日本人混居,歐美人士的生活型態開始深植台灣。    
 
日治時期台灣士紳的別莊或宅邸兼具了社交生活功能,基本上在別莊的樣式之中可以看到三種不同類型的建築樣式與空間:
1. 傳統建築與庭園: 多見於清朝興起的士紳,以板橋林家花園為例。    
2. 陽台殖民地樣式建築: 以外國人居留地的陽台殖民地樣式為範本所設計,以大稻埕的辜顯榮所建的大稻埕鹽行別邸(現在的榮星幼稚園)為例。
3. 歐洲歷史性樣式建築: 洲歷史樣式的宅邸,別莊,明顯的受到了日誌以後的日本建築技師在台灣所建的歐洲歷史樣式公共建築的影響。像是陳朝駿的圓山別莊則是在建築空間與樣式上都是以歐洲新興產業的資產別墅(County House)作為設計的範本,在空間上面經營洋式生活型態之外,保留一間日式房間,形成和洋並存的空間形式,與日本近代的宅邸,別莊建築類似。
 
 
一、建築物原本價值
     
實質價值 圓山別莊的歷史樣式
 
在圓山別莊的樣式上面,之前許多的報導或介紹中都是以西歐的都鐸式(Tudor Style)建築稱之。都鐸式建築原指中世紀英國哥德式建築樣式末期發展出來的歌德建築,其特徵是圓拱尖端為四新圓拱的小尖拱,構造上面為半木構造形式,以及出挑的拱形天花構造等等….,在細部上面以受到隨後的義大利文藝復興樣式的影響,使用陶燒(Teracotta)等材質的文藝復興樣式的裝飾。  
 
 
 
 
 
此英國原由的都鐸式樣式在19世紀末隨著英國歌德復興樣式的潮流中重新被使用出來,故有一些建築學者噢將受到這一些樣式影響的住宅建築統稱為都鐸式建築.,不過已非16世紀的都鐸樣式。在這裡因為日本近代建築的史學這大多統稱這些建築樣式所以不加以細分。
 
   
 
西向立面-入口   南向立面
 
東向立面   北向立面
 
 
 
建築樣式與空間特色
圓山別莊政體上看來具有雙向交叉,陡峭傾斜的屋頂,垂直高聳的窗戶,在西側起居式亦有突出的窗前空間,在構造的形式上面一樓是磚構造,二樓木構造的辦木構造等特徵,源於歌德系統的(新)都鐸式

從二樓露出柱樑的形式,可以看出與英國系統的半木構造教為接近。但是我們同事去看圓山別莊的建築外部入口玄觀,或是開口部磚構部分外觀語彙,可以知道這非歌德系統,而是古典系統的建築樣式的要素。室內裝修不是木造都鐸式建築露出木結構的做法,而是使用白色灰泥牆的古典建築風格。可以看到這個時期歌德系統與古典系統建築造型融合的折衷主義樣式
 


   
除此之外,在設計風格上也受到了歐洲新藝術(Art-Nouveu)的影響,在樓梯細部暖爐,廁所的磁磚,樓梯間窗外的新藝術風格裝修,都呈現出了圓山別莊室一棟有意識整體呈現新藝術風格的建築物。

在日治時期新藝術風格多多少少在圖案設計以及工業設計上面影響的台灣,但是在建築上面卻很少看到具有新藝術風格的作品,也因此圓山別莊也就成了台灣目前所知道的新藝術風格最具代表性的建築物。在與同時代的建築比起來,比起陽台殖民地樣式(榮星幼稚園)或巴洛克建築樣式(鹿港民俗文物館)而言,圓山別莊的存在更等顯示當時建築歷史的脈動與改變。
 
 
   
   
   
非實質價值

歷史意義
圓山別莊的歷史意義是多方面的,包括了茶貿易的發展史別莊發展過程史建築發展史以及台北市民的共同生活記憶,圓山別莊作為1910年代茶商的社交場合,當時的士紳,茶商,官員都在此留下過足跡,由仿歐洲鄉村別墅造型可以追想當時盛極一時的台灣茶葉對外貿易。

圓山別莊的位置以及空間組織完全的反映出當時別莊風格,也展現了當時的貿易商的生活型態與生活史,使我們初步的了解到當初的貿易商的生活方式。

圓山別莊是台灣少有的仿半木構造建築,因為是當時的上流階級住宅因此使用了許多的特殊的建材,設備以及建築樣式,讓人可以實地的認識到當時的文化潮流 。

圓山別莊的位置在中山北路連接中山橋(明治橋)的位置,日治時期附近有台灣神社,動物園等公共性設施,光復之後還有兒童育樂中心,以及1980左右的北美館,在價值上面絕對不會僅僅是建築上面的,也包含了台北市民的共同記憶。
 
 
  歷史變遷
  圓山別莊除了建築樣式以及空間上面的歷史價值之外,由所有者使用者以及他們所發生的歷史,呈現了紀錄歷史事件與時代意義的價值。根據劉天課先生所做的考證以及史料與口傳歷史,圓山別莊自1914年落成自今的沿革,大約可以被分為三個時代、十個時期,約略的整理如下。
   
   
 
日治時期的圓山別莊(1914-1945)
1.大稻埕茶商陳朝駿家族時期 陳朝駿家族於1914年興建圓山別莊作為招待客人以及與上流人士的社交場所,特別在當時後招待過革命志士胡漢民。
2.王室住宅時期 在陳朝駿於1923年過世之後,其家族家道中落,於是圓山別莊被拍賣,據稱被王姓人家所購得,但是實際的情形已不可考。
3.日本憲兵隊時期 日據末期日本憲兵隊行刑隊所徵用,留有一北側地窖遺跡。
   
光復再利用時期的圓山別莊
4.黃國書住宅時期 光復後被當時的立法院長黃國書作為自宅使用,不過時間並不長。
5.藝品館時期 韓戰時期美軍協防台灣,圓山別莊附近一帶變為美軍眷屬住宅區,當時圓山別莊被出租為藝品館使用。
6.空屋期 美軍撤防後成為空屋無人使用,加速別莊的毀壞。
7.閒置期 1979年因為興建北美館而被台北市政府收購暫管,無特別積極使用。
8.公園路燈管理處時期 民國71年被台北市指定為紀念性建築給予保存,並暫時性的由公園路燈管理處當作駐所使用。
   
北美館管理時期
9.移交北美館時期 民國76年正式交由北美館管理使用,並開始修繕。
10.藝術家聯誼中心時期 在圓山別莊整修之後,於1990年成立美術家聯誼中心,開放給市民使用。
   
   
   
市定古蹟之指定 於1998年召開古蹟鑑定審查,於是通過指定為市定古蹟
   
指定理由: 1. 圓山別裝在日治時期由大稻埕茶商陳朝駿所建,國父孫中山先生在東京組中華革命黨時由吳文秀引導來台,在此宅籌募款項,有重要的歷史見證價值。
  2. 都鐸式半木構造建築,在台灣屬於罕見的建築形式,具有實質性的保存意義。
回頁首
 
 
二、再利用之手法
     
 
Restoration
   
為配合整體再利用計畫並避免使用行為破壞古蹟,所以在戶外景觀中加設了服務區,提供民眾休憩飲食的場所,使用透水性的硬鋪面,提供假日活動的可能性。白色茉莉花、桂花,門口有檳榔樹,希望提供舊印象的回憶,希望延續中山北路的樹蔭,再利用計畫的開始,期待圓山別莊可以變成城市記憶延續的開始。

拆解調查作為修復依據,有鑒於目前古蹟修復工程,往往無法對建築物進行拆解並做全面性的調查以及檢測,等待工程開始之時才能了解真正的實際損壞的情況、舊建築的施工法(屋架、牆面)、構造方式等等,為了能夠更精確的了解建築物的現況,本工程於修復開始就先對於建築物進行拆解調查,紀錄損壞的情況,來做為修復設計的主要參考,這麼一來可以增加建築物的結構安全判斷,也可以避免不當的工法或使用不當的材料使用,在台灣的古蹟修復之中也是一個特別的例子。
 
   
   
   
   
建築物本身 建築物的本身只有把建築的本體作修復,在建築物內部作為展覽使用,在展覽的內容來說,大部分是以平面展示為主,設置展箱來做為平面展示,在展物品中部份的展示物還是以小型的擺飾為主。

內部空間在再利用上面,因為在展示上面的需要,所以把原本的住宅動線連通的方式,改成單一的展示空間的動線,在一樓有主要的展示空間,還有出口處有販賣部門的空間,而二樓的空間有一個是過去房間變成的展示空間,而另一邊就是辦公室的空間,兩個戶外的陽台皆可以出去,不過以展示的比例來辦公空間的比例在二樓來說幾乎用掉了大部分的空間。
 
 
 
     
   
   
主要增設的空間 在基地中主要設置了一個服務性空間,在不破壞古蹟本身的完整性下面,又要有其他性質的空間需求下,服務空間增加再圓山別莊的東側以一個長型的量體放置在基地之中,使用低矮的量體形式希望減少新增加的量體對於圓山別莊的影響,在新增量體的屋頂一部分做為戶外的咖啡空間,另一部份部分作為天窗的玻璃採光使用,希望在崁入半地下的咖啡廳內部能夠有足夠的天光,並且在開窗上面採用大面的玻璃開窗,使得在內部使用的民眾能夠跟圓山別莊有更親近的感受。

在新增建物的材料處理上面,新增建物使用洗石子的外牆效果,將建築物本身較為低調,有簡易的木構造屋頂以及延伸出來的遮棚,從整體來看新增的建築物無論是在量體配置上面還是在立面處理上面,都是希望能減少民眾在參觀圓山別莊時所受到的干擾。
   
   
 
   
方案 1 (最後採行)   方案 2   方案 3
   

在戶外的棚架因為舊有的建物已經毀壞,所以新增了鋼構棚架代替原先的木構造系統,把別莊的背面設置成一個閱讀的小空間,在剛棚架的處理上面,使用以前的造型語彙與舊建築物融合,在外觀上面看起來與過去的樣子沒有太大的差異。
回頁首
 
 
   
 
 
 
三、再利用是否彰顯古蹟價值
     
  在再利用之中可以分為建築物本身與基地環境兩方面探討
   
 
   
   
   
建築物本身

空間機能
在圓山別莊建築物本身的再利用上面來說,因為圓山別莊本來的使用機能是住宅使用,空間量較狹小,所以在空間利用上面並不像其他擁有較充裕空間之古蹟再利用,易於轉換作為展覽使用,所以在內部空間的再利用上面,雖然還是採取了作為展示空間使用,不過因為空間本身不大,所以能夠展示的作品相當的有限。

除此之外,為了作為展示空間的使用,而將原本的住宅空間,變更成了展示用的動線系統,所以在原本的空間氛圍上面來說,比較不能夠聯想到或還原到原本別莊的特色,行走在空間內部也不容易閱讀到原本圓山別莊的空間氣氛,是古蹟再利用手法上較為可惜的地方。

內部裝修
就內部的裝修條件來說,原本圓山別莊的內部裝修因為有特殊的新藝術風格以及古典樣式相互使用,而顯露出其獨有的特色,但為便於展示的緣故,故將用以展示的展示架把一樓的室內設計包括頗具特色的踢腳、腰帶、線板大部分都擋住了。一方面使得原本別莊的內部空間顯得格外擁擠,另一方面又使得原本深具特色的內部裝修除了天花尚可以體會過去的奢華之外,內部的立面幾乎是無法一窺全貌。

   
 
 
 
就二樓的空間利用來說,因為館方把辦公空間設置在二樓較大的房間,以整個空間的比例看來,二樓超過一半的空間被當作辦公室使用,使得實際的展示空間除了一個通往正立面的陽台以及一個小房間之外,其餘部分全部屬於行政空間,不但在展示上面不能有較佳的展示動線並擁有較佳的彈性,且被切割後的二樓空間完整性也是相當的差,不若一樓因為臨時展示性質可依展示的時段變更。

二樓因為屬於固定的辦公空間,所以在空間上面無法讓參觀者回味過去別莊的空間特色。縱觀整體因為展示的需要,而將小小的住宅古蹟變更作為展示空間,除了遺失原本古蹟的空間特質,相對也破壞了原本的空間氣氛。雖然在內部空間的使用可以因為展覽內容的趣味性吸引人潮,但就保存與散發古蹟本身的魅力與特質而言,並沒有發揮的很好,無法使原本的歷史價值得以彰顯。

我們一方面希望展示空間以盡量不傷害或遮掩內部的方式為主,以維持原本別莊空間的完整性,一方面也期望以展示性質的空間發揮文化層面的效益,並間接將建築大眾化。而現在的狀況並不能全然地流露出過去圓山別莊之內部空間特質,若以其作為一個空間展示的古蹟但又令人覺得可能喪失本身主體的價值,那麼還不如展覽內容就是在展示建築物本身。若一年之中某些時段是以介紹別莊本身的古蹟空間特色為主,或許也是一個不錯的變通方式。
 
 

 

   
   
基地環境 新增加之建築體
 
新增加的建築量體為咖啡廳與餐廳以及其附屬之洗手間。以建築物的配置來說,在基地上採用此類型配置,使得參觀者進入台北故事館園區的同時,能夠提供在空間類型轉換時有較佳的緩衝停留空間,並且便於入口管制,在設計初始規劃的三種方案之中,實屬較優的配置。

在材料選擇上,選擇採用具有溫潤質感亦平易近人的洗石子,其中性色調引出平淡的低姿態不會喧賓奪主,卻能以其位置與空間利用性質的魅力吸引群眾到來卻大隱於基地環境中。從咖啡廳望向故事館的牆面採用大面清玻璃,直接可以近距離觀賞故事館外牆細膩的質感與別具特色的造型,彷彿置身上流士紳雲集的圓山別莊輕鬆愜意地享用下午茶。
 
   
   
  環境本身氛圍的重現
  1. 不算成功
2. 受限於所定下之基地範圍
3. 以更大範圍來思考圓山別莊--運用週遭資源(北美館、中山橋、兒童育樂中心)
   
   
   
再利用價值

古蹟再利用之方式的考量與用意就此案例而言,以下應為考量要點
1. 民眾之城市記憶
2. 建築樣式風格之歷史意義
3. 建築存在之歷史價值與社會意涵
4. 賦予舊建築新使用功能(尤以文化層面),增加利用率,提高(當代)存在價值
5. 商業考量,並提供都市中較少出現但有較多需求的庭園休憩空間
6. 提供場地予與歷史建築屬性相關之展覽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