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方位的概念

史密斯森夫婦在1958年初次造訪美國之後,首次提出受路易斯•康都市設計意念影響的「開放都市」論題。她們假定永久「被破壞的」城市概念-意指二十世紀的加速變動下,無法與任何先前存在的都市結構模式展連繫。

史密斯森夫婦具有都市方位的概念,在「摩托邦」的「空間無限性」中由建築物建立之場所感,選擇支持地方的交通自由範圍,再這時充滿解放大量流動性的希望,希望以特有的建築相對形式去慶讚她們的成就。

代表作品是1965年倫敦的經濟學人雜誌辦公大樓,另一個是1969年的倫敦羅賓漢花園集合住宅。

 

日本代謝主義

日本代謝主義反應日本過度擁擠的壓力,1950年代後期開始出現可持續成長且適用的「插入式」的超大結構,其中的生活單元縮減至預先完成的碗豆莢夾入巨大的螺旋槳的摩天大樓,或像東京銀座建造的中銀太空艙大樓單身公寓。

黑川紀章,中銀太空艙大樓,東京 1971

 

日本新浪潮

日本代謝主義的幻想隨著1970年的大阪萬國博覽會中明顯的思想空洞開死衰退,之後日本建築重要的領導地位轉向所謂的日本新浪潮。1968年磯崎新提出以電子迷宮為題的一件重要作品參加第十四屆米蘭三年展,使他突出國際,將廣島災難構思成啟示錄邊的多媒體表現,這件傑出作品包括任意轉動的旋轉螢幕和影像倒退,確立磯崎新與歐洲前衛者並駕齊驅的地位

 

 

義大利超級工作室

納塔里尼領導超級工作室,開始在1966年成立工作團隊,多少可以區分將「連續地標」造型表現成無言的都市符號,以及創造一系列小插圖說明排除消費商品以後的世界,作品有表面覆上玻璃鏡無法穿越的巨石,有科幻景色的描寫。超級工作室的特殊意義再於選擇一種建築去呈現不受壓抑的世界,這種建築實際上是不可見的,在設計時就自動解構。

超級工作室「A到B之旅」,1969年。「沒有理由需要道路或廣場」

 

生產主義

忠實於密斯口號(崇拜「近乎虛無」)的生產主義一支以專注於發展空中支承的可折疊建築,如村田矢高70年再大阪萬國博覽會富士感的實例示範,或纜線懸吊的帳棚構造,德國建築師/工程師柏來•奧圖為主要代表,可理解這類做法主要限於臨時性構造。

 

奧圖,67年萬國博覽會德國館,蒙特力爾,1967

 

伯斯•高夫(Bruce Goff)在1970年設計了一棟住宅,他運用三座大煙囪為特色,煙囪是用圓石構成,外牆運用可靠的木架結構支撐,內部以客廳為中心的機能擴散。

 

House for Glen and Luetta Harder near Mountain Lake ,Minnesota,1970-1971

 

 國際風格

在1966-1970依然有國際風格的建築由白色、同類的機械製造造型偽裝起來,然而實際上是由鋼筋混凝土購架稱起的清水混凝土塊體構成,其中還包括紐約白派五人組。

 

 Michoel Graves,Hanselmann House in Fort Wayne, Indiana,1967

Richard Meier,Smith House in Darien,Connecticut,1965-1967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