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of Western Architectural Form
教師:施植明 教授 學生:蕭榕儀 碩一 M9613032
■各時代背景中主客體的變化:
時代 |
背景 |
主體部分 |
客體部分(型式來源) |
|||
內在型式 |
外在形式 |
|||||
古希臘羅馬 |
˙好的設計是基於永恆的造型定律,這個原則的起源是從神性而來,而幾何系統可以實現這個原則。 |
集體性 |
神性 |
神性 |
||
˙畢達哥拉斯:幾何系統被認為是物質世界的內在結構。 |
集體性 |
自然模型 |
自然模型 |
|||
中世紀 |
˙基督教信仰最終真理與個人命運完全依存在人類世界之外的上帝,人類的知完全是由上帝所賜。沒有希臘觀念中主體與客體兩個部分,哲學中二元化的因果關係也消失了。 |
集體性 |
文化模型 |
自然模型 |
||
文藝復 興 |
˙古典主義(阿爾博蒂、羅馬佐、朱卡羅): |
集體性 |
文化模型 |
文化模型 |
||
˙經驗主義&實證主義(阿爾博蒂、達文西): |
集體性 |
自然模型 |
自然模型 |
|||
˙風範主義(米開朗基羅): |
個體性 |
個人特質 |
文化模型 |
|||
巴洛克 |
˙理性主義(迪卡爾): |
集體性 |
個人主觀 |
文化模型 |
||
˙經驗主義(培根、牛頓): |
集體性 |
自然模型 |
文化模型 |
|||
˙經驗主義(洛克、柏克萊、休謨): |
個體性 |
自然模型 |
文化模型 |
|||
˙寫實主義: |
集體性 |
自然模型 |
自然模型 |
|||
˙形而上+規範性理想主義(貝洛里): |
集體性 |
自然模型 |
文化模型 |
|||
啟蒙運動 |
˙實證主義: |
集體性 |
自然模型 |
自然模型 |
||
˙浪漫主義: |
個體性 |
個人主觀 |
文化模型 |
|||
˙新古典主義 |
規範性理想主義:理型從眾多美的事物中歸納出 |
集體性 |
自然模型 |
自然模型 |
||
形而上理想主義:理型來自人類的理性思維 |
集體性 |
個人主觀 |
文化模型 |
|||
以古典形式為依歸:理型存在於前人作品 |
集體性 |
文化模型 |
文化模型 |
|||
十九世紀 |
˙復古古典主義: |
集體性 |
文化模型 |
文化模型 |
||
˙唯心主義: |
費西特:共同心智是所有人類意識的永恆表現。 |
集體性 |
自然模型 |
自然模型 |
||
謝林:絕對精神藉由藝術家的創作傳達於實體世界。 |
||||||
黑格爾:真理及理性的關聯,仔細察覺可以了解宇宙秩序 |
||||||
˙浪漫主義+折衷主義: |
普金:回到中世紀的天主教社會 |
集體性 |
文化模型 |
文化模型 |
||
羅斯金:重視藝術家內心的道德觀 |
||||||
莫里斯:實際的去改革當代社會,後來發展成從中世紀風格中找靈感,視設計為個人表現 |
個體性 |
個人主觀 |
文化模型 |
|||
˙實證主義: |
集體性 |
自然模型 |
自然模型 |
|||
二十世紀 |
˙浪漫主義 |
藝術家是現存外在精神與文化力量消極接收者的概念 |
集體性 |
文化模型 |
文化模型 |
|
藝術家是尚未存在之精神與文化力量之有創意的發明者(表現主義、菁英主義) |
個體性 |
個人主觀 |
個人主觀 |
|||
˙現代運動 矛盾 |
實證主義: |
集體性 |
機械模型 |
文化模型 |
||
古典主義: |
集體性 |
文化模型 |
文化模型 |
|||
˙表現主義: |
個體性 |
個人主觀 |
個人主觀 |
|||
˙形式主義: |
個體性 |
個人主觀 |
個人主觀 |
|||
˙結構主義: |
個體性 |
個人主觀 |
文化模型 |
|||
˙解構主義(德希達): |
個體性 |
個人主觀 |
個人主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