Ø作者:

´榮芳杰、傅朝卿

Ø出處:

´中華民國建築學會「建築學報」第67 期,2009 年3 月

Ø關鍵字:

´世界文化遺產、監測機制、經營管理、世界遺產公約執行作業要點、世界遺產委員會

摘 要

文化遺產經營管理工作的績效(performance)已經是21 世紀各國家文化政策所關切的新焦點,文化遺產經營管理計畫的整合也是為了遺產管理能夠朝向永續發展,特別是監測機制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關鍵。相較於過去文化遺產所關切以修復為主的目標,現在文化遺產價值的追求與認同必須要滿足多元化社會的需求。

1992 年成立「世界遺產中心」(World Heritage Centre)之後,1996 年世界遺產委員會將「系統監測與報告」(Systematic monitoring and reporting)納入世界遺產的管理體系,由「世界遺產中心」所主導的世界遺產監測機制,對於各締約國的遺產管理事務產生十分重大的影響。本研究將從管理學的角度出發,探討世界遺產的監測機制對於文化遺產經營管理體系的影響與啟示。

研究動機與目的

探討世界遺產中心及世界遺產委員會所引領的世界遺產經營管理體系,如何透過「監測」機制的建立與申報文本內容的規範影

響其他國家文化遺產的經營管理事務,並同時思考一般文化遺產的經營管理工作如何藉由監測機制的建立使得經營管理計畫更為完備。

研究方法

理論建構從管理學的角度

´Peter Drucker 對於管理概念的整體性思維

´Michael Porter管理目標所提出的競爭力與策略

史料研究

「世界遺產中心」自1972 年起所公開的官方檔案文件為主,特別是《世界遺產公約執行作業要點》歷年來的修正版本文件以世界遺產個案的申報文本與官方經營管理計畫書為輔。

探討世界文化遺產的經營管理計畫與監測機制之間的相互關係。

文化遺產經營經營館的論述

管理學的經營管理計畫

ØDrucker :「管理是把事情做好;領導則是做對的事。」、「做對的事比把事情做好更重要」這兩句話對於經營管理的態度,反映了組織領導與執行策略的重要。

Ø組織領導與執行策略的依據來源是經營管理計畫與目標擬訂,最後透過「監測」機制來加以控制在預定的流程。

ØMichael Porter 將經營管理計畫的焦點放在競爭力的思考上,一個具競爭性的策略就是為了商業競爭去發展一個主要方案,應該需要什麼樣的目標,以及藉由什麼樣必要的政策來完成這些目標。

Ø監測動作是為了經營管理計畫的目標能夠順利在執行過程中獲得修正或檢討的機會,

Ø評價動作則是從「效用」(Effectiveness)、「效率」(Efficiency)與「影響」(Impact)的觀點來檢視經營管理的績效。

 

文化遺產經營管理的範疇與計畫

2

文化遺產經營管理的空間範疇示意圖

3

文化遺產經營管理計畫的PDCA 模式

 

世界文化遺產的經營管理目標

世界遺產的經營管理運作機制可以簡略分為兩個主要的部份:

´1. 組織運作層級的劃分

´2. 標準化作業流程的建立

世界文化遺產的「監測」論述

世界文化遺產的監測機制的運作應該要有層級

´依時間條件來區分,類似世界遺產的定期報告與反應式監測,分別代表特定時間性的報告呈現,以及不定期但具標準程序化的問題反映管道。

´依監測目的來區分,可以是為了監測經營管理計畫的執行過程是否偏離策略太多,也可以是為了監測特定指標因子的維護狀態。

「世界遺產」監測機制的執行層級與發展內容

世界遺產監測機制的歷史發展

Ø1972 年《世界遺產公約》通過。

Ø1976 年「世界遺產委員會」與「世界遺產基金」便開始正式運作

Ø1978 年《世界遺產公約執行作業要點》第一版公佈後

Ø1982 年討論各締約國是否應該要針對世界遺產的相關訊息定期做資訊更新

Ø1984 年世遺委員會的諮詢團體IUCN 首次提出類似「反應式」世界自然遺產監測報告。

Ø1984 年《世界遺產公約執行作業要點》,首次建立了「世界遺產瀕危名單」的基本概念與架構。

Ø1987 年世界遺產委員會開始建立「系統監測與報告」的機制,但未正式列入。

Ø1996 年《世界遺產公約執行作業要點》以「世界遺產名錄中被登錄資產的維護狀態監測」為題名,特別將「系統監測與報告」與「反應式監測」兩大監測工作納入。

Ø1999 年則更進一步地將「反應式監測」、「定期報告」以及「定期報告的格式與內容」納入到「反應式監測與定期報告」的範疇之中。

Ø2002 年世界遺產中心甚至在義大利威欽察(Vicenza)舉辦了首次關於「世界遺產監測」的工作營暨國際研討會。

「世界遺產中心」的權力層級

4

世界遺產中心的組織架構圖

 

5

世界遺產的監測機制

監測機制對文化遺產經營管理的影響與啟示

1)遺產管理的人力資源運用

´遺產經理人的設置,能促使遺產場所經營管理計畫的執行與修正執行監測機制時,可以有效地取迅速地得到正確的資訊,回報給遺產場所的權責單位做出裁示。

2)遺產管理的品質標準建立

´監測機制最初是為了有效控制世界遺產的傑出普世性價值,但當監測機制導入到經營管理計畫後世界文化遺產場所經營管理績效的表現則可以嚐試藉由「國際標準組織」(ISO)來評價。

3)遺產管理的動態變化管理

´世界文化遺產或是一般文化遺產,遺產場域內外的資產影響因子眾多,無論監測指標的建立有多完備,都不能確保百分之一百的遺產管理安全

´監測機制意謂著文化遺產的經營管理若要朝永續發展,就必須藉由監測工作來因應不同世代對於遺產場域內的影響與介入

4)遺產管理的維護計畫擬訂

´文化遺產的經營管理計畫不僅要面對資產本身的維護狀態,另一個更重要的是瞭解遺產相關利害關係人的需求與期望。

文化遺產經營管理的階段性流程

6

資料來源:Sharif Shams Imon, The Institute For Tourism Studies (IFT)

結論

一般社會大眾多視古蹟的經營管理為實質的空間營運行為,也就是對於古蹟實體空間表象的經營型態與管理方式的一種概稱,反映的是一種「外部表象」(external appearance)的動作概念。反之,「內部組構」(internal organize)的架構關係較不易受到重視。

但突顯了文化遺產經營管理成功或失敗的評量方式,將成為整體遺產管理行為非常重要的一環。

當前對於文化遺產經營管理觀念已經擴展到,對遺產週邊環境的維護以及任何週邊環境的變化對於遺產本身價值的傷害。

經營管理計畫目標的確立、執行與監測,一連串的回饋動作都只為了將初始的目標達成,同時也預留任何會阻礙計畫目標達成的狀況得以受到妥善的處理。監測的本質絕對是一種動態的過程。

動態變化的管理不僅在管理學視為重要的課題,在當前的文化遺產管理上也逐漸受到重視,這一切也同樣需透過文化遺產經營管理計畫與監測機制的相互牽制始能掌控。再者,擅用科學性的統計資料來呈現相關必要的監測狀態與經營績效是必要的,這也反映了遺產管理需要高品質的統計資料與分析。

評語

優點

透過此文章,了解到文化遺產經營管理層面國際上的作為與發展。

透過管理學領域理論,分析在文化遺產管理應用的監測機制影響,表達出文化管理目前的缺漏。

分析結論可知台灣目前在文化經營上所缺乏的經管上後階段管理系統,因此成效有限且不彰

缺點

僅以簡短論述描繪,各種領域論述,無法清楚了解各種理論

論文前後聯繫不足,論證難被說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