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浮宮改造:拿破崙廣場——玻璃金字塔

 

法國,巴黎

 

第一期  1983-1989

 

羅浮宮年表

1190   法國羅浮宮初建,當時為一軍事城堡,因為巴黎市區擴大,原本軍事功能喪失,查理五世將之改為寢宮。

16世紀   法蘭西斯一世裝修宮殿,特別選用林布欄等的畫作裝飾房間,開啟羅浮宮的藝術收藏。

1682   路易十四搬離,羅浮宮因此沒落一段時間。

1871   財政部佔據羅浮宮左翼香榭里殿。

1793   727日當時革命政府特別佈置一間房間展示皇室藝術品,開放民眾參觀。

1981   924日法國總統密特朗宣佈要將羅浮宮現代化,使其成為真正的美術館。

1982   3月新財政部基地選定, 12月選定新址設計師。

               9月時任總理密特朗向貝聿銘出邀請貝氏參與其擬定的大巴黎建設。

1983   大羅浮宮計劃主管Emile Biasini向貝聿銘發出羅浮宮案競圖邀請。

1984   123日貝氏向歷史紀念委員會簡報計劃案,遭到了極大的反對和責難。

               春天,羅浮宮地下考古工作開始。

1985   獲得龐畢度夫人支持。

              場址地設置等比例金字塔模型供市民參觀四日,反對聲浪自動平息。

               2月,工程正式啟動。

1988   年底,財政部先行遷出部份,騰出一般空間讓貝氏設計規劃。

               1014日,密特朗總統為拿破崙廣場的正式開放親自剪裁。

1989    330日,玻璃金字塔告成,羅浮宮第一期整建完成。

1993    118日,香榭里殿整建完成重新開放,第二期工程完成。

 

第一期工程:拿破崙廣場——玻璃金字塔

http://img1n.soufun.com/blog/2009_04/22/article/1240398321304_000.jpg

 

1989年,金字塔卢浮宫改造竣工,这是一个清澈透明、

21公尺的玻璃金字塔,在卢浮宫的拿破仑庭院拔地而起,

三面环绕着3个高5米的小金字塔和7个三角形喷水池,设计

别致、明快,极富生命力。16万㎡的巨大地下空间覆盖在

金字塔群之下。金字塔把光线倾泻下来,似乎是一种象征,

但它一点儿也不占空间,这些有趣的设计使法国人再次体会

到了他们常说的“趣味”。

 

 

 

 

 

 

 

 

 

 

 

 

 

 

 

貝氏對羅浮宮的構想,認為,

增建新結構體會對羅浮宮造成

破壞,將所有需求的空間地下

化是惟一的解決之道。

 

 

 羅浮宮所需要的機能,總樓地板面積達62,129,全部被地下化。地下的結果使人不容易感受到新建設的存在,爲了創造一個可以看得到的象徵,貝氏想到創造一個標誌(marker)來凸顯羅浮宮的巨大變革。

 

 

 

 

 

 

 

 

 貝氏明確主張在羅浮宮的精華地點——拿破崙廣場,實現地下化建設。貝氏認為羅浮宮的整建,首要任務是在拿破崙廣場的地下建設一個“交通中心”,以縮短羅浮宮的參觀動線,展覽室應該要直接通達地下停車場,除機能的考量外,更重要的是與周遭都市空間結合,成為活動的據點,在環境中扮演更積極的角色。

 

 

 

 

 

 

 

 

 

 

 

 

 

 

 

       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王的陵墓﹐作為新建築物加到羅浮宮的古建築群去﹐這做法是否恰當呢﹖貝聿銘曾說﹕「實的(金字塔)給死人﹐透明的(金字塔)給活人。」

 

 

 

http://blog.artron.net/attachment/2008/08/29/71701_200808291559501.jpghttp://art.china.cn/zhuanye/images/00c09fa433af0642acf001.jpg

       

 

http://news.xinhuanet.com/overseas/2006-08/07/xinsrc_5920803071449046167453.jpg

 

 

為了不讓新建築破壞羅浮宮本身建築的古典美,貝聿銘設計一座玻璃金字塔聯結羅浮宮三館的入口和地下大廳。金字塔形是最不佔空間的形體。透明的玻璃把背景的羅浮宮本館遮住最少。入口大廳改到地下一層也是考慮到不遮住羅浮宮的外觀。

 

 

 

 

 

 

 

 

 

 

 

 

塞納河的河床淺,羅浮宮毗鄰河畔,為避免地下水的問題,挖掘的深度以9公尺為極限,採金字塔形,其結構支撐可以減少,可以不必深入地下。

 

 

 

 

 

 

 

 

 

 

 

 

 

 

 

 

 

 

 玻璃透明不至於遮擋減損原建築物的立面,并能反射環境,具有存在又似不存在的特性,同時,貝氏堅信陽光是大廳空間所必須的,透明的玻璃金字塔成為了陽光進入地下入口大廳的通道。

 

 

 

建築在基地中以幾何式構圖。玻璃金字塔高21.64公尺,是貝氏研究周圍環境的心得,底邊長35.4公尺與建築平行,強化與環境的關係。金字塔周圍設置一個方正大水池,水池轉了45度,西側三角形被取消,留出空地作為廣場入口,以三個角對象建築物。在轉向的方正水池的角隅,緊鄰著另外四個大小不一的三角形水池,構成另一個正方形,與金字塔、建築物平行,并設有巨柱噴泉,貝氏在此將建築與景觀融為一體。

      

 

 

 

 

 

 

 

 

 

 

http://editor.caacnews.com.cn/2011zl/zlhanglv/4faguo/images/fayou3.jpg

 

 

 

 

 

 

 

玻璃金字塔式新羅浮宮美術館的大門,人們可以藉電扶梯從廣場到達拿破崙廳,拿破崙廳可視為一個“迷你美術館”,因為其設計暨管理方式完全與美術館的展覽空間分離,是一個可以獨立運營的空間,人們不必購票就可以先享受著陽光飽滿的大空間。

 

 

 

http://t3.gstatic.com/images?q=tbn:ANd9GcQy6M6Znm4-sm8OEeS3Og6F_oQOuUd3xJF8Fvmkp9ovWKlu_doRh2wKFUxeoQ

 

  拿破崙廳有兩層,人們通常都是先抵達大廳,其中不鏽鋼的螺旋形樓梯,令人不禁想到貝氏所有美術館中具有雕塑性性格的樓梯,不過這裡相較于其他而言,沒有採用混凝土,而是選擇更具有科技性的建材。它同時還兼具了無障礙電梯的作用。

 

 

 

 

 

 

 

 

 

 

 

 

 

http://www.epochtimes.com/i5/405181530822.jpg

 

 

 

 

 

 

 

 

 

 

 

 

 

 

 

拿破崙聽呈正方形,四個直角正對著各方為的通道口,地面上的三小金字塔為通往三個不同美術館的“光明的指引”。 在大廳的周邊設有餐廳、書店、商店等商業空間以及多功能禮堂、簡介室會議室等活動空間。由大廳向西的通道可到達地下停車場,貝氏在途中設置了一個倒置的玻璃金字塔,成為空間中又以高潮,并為為空間引入自然光。

 

材質:

 

 

 

 

 

 

 

 

  

 

 

 

 

 

 

 

 

 

 

 

 

 

 

 

 

 結構體——混凝土——金字塔與地下空間都以十字形墩柱支撐,所有混凝土墩柱是將石材磨碎充當細骨材,以期是

                                 柱體與牆面的色澤質感和諧,這是貝氏處理混凝土的固有作風。

             ——   ——金字塔的結構設計了三向度立體化的張力結構系統,以不鏽鋼的細索織出綿密的網狀結構,

                                結點再接上一根55公釐圓徑的直桿,支桿支撐玻璃面的框架,形成環環相扣的結構關係。

包覆面——   ——675片採用法國楓丹白露地區所產的純白色砂支撐的特殊玻璃。

 

 

 

上一頁                                                                       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