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單位:業餘建築工作室/中國美術學院建築營造研究中心
專案地點:杭州,轉塘鎮,象山,中國
設計範圍:總體規劃,建築設計,景觀設計,室內設計
結構形式:鋼筋混凝土框架  局部鋼結構  磚砌填充牆
主要材料:竹範本混凝土,回收舊磚瓦,本地杉木,竹,鋼
建築師:  王澍  陸文宇

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與東方傳統建築的藝術
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從選址、佈局、色彩、材料、肌理、構造、空間處理等方面體現了的東方文化的精髓與韻味。

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與中國傳統園林院落
王澍先生設計的中國美院象山校區可謂是中國傳統園林院落式的大學建築。漫步其間,讓人感受到一種傳統江南水鄉的意境。白牆、青磚、小青瓦、茅草、竹子這些傳統建築與景觀元素在象山校區裏重複出現。王澍先生在中國美院象山校區的設計中,成功地把中國傳統的空間概念,傳統的詩意與審美帶入當代建築。也體現了他從視覺審美的角度對中國傳統工藝和民間智慧的欣賞。

選址

 

   中國美院象山校區沒有選擇進入中國時下流行的政府組建的大學院區,而是選址在杭州南部群山的東部邊緣,儘管這裏暫時會存在一些基礎設施不足的問題,但是依照中國的文化傳統,在建築選址時,環境中的山水甚至比建築更加重要。

佈局

校園採取曲折而自由的佈局。建築和自然景觀各占一半。建築不再突顯,而是讓位於境界和氣象,得到得山水之照應和領引。每棟建築自然擺動與“書法”相似,體現出建築對象山的蜿蜒起伏的敏感反應。

色彩

 
中國畫用水墨寫意,一黑一白,是其色彩的基調。中國美院象山校區大面積的白牆黑瓦,盡顯中國畫意蘊。

材料

 
象山校區在建築材料上另闢蹊徑。傳統中國一直運用土、木這類自然材料作為主要的建築材料,這些材料在今日完全可以被迴圈使用。王澍從華東各省的拆房現場收集來了700萬塊不同年代的舊瓦片舊磚頭,變廢為寶。用上舊的瓦,舊的磚,建築自生成一天起便有了上百年曆史了。

肌理

 

南方建築中常見的磚,瓦,泥,竹,木,簷讓美院校園充滿了江南意蘊,靈氣十足。這些材料的質感和色彩還能完全融入自然。這些質感要麼親自自然,要麼體現出中國傳統的渾厚與樸素。
所以在校園裏處處可以見到非常樸素的材料,這些材料激起了我們對自然和傳統村落的聯想。

營造

 
利用這些有記憶的樸素材料,王澍在中國美院的設計中探索了一種當代中國本土新的城市營造模式,探索了如何將民間的傳統建造工藝同簡單純樸的現代主義構造方式相結合。試圖用手工的建造方式來抵制現代技術導致的生活世界的異化、人的異化,以及隨之而來的人的無根狀態。

空間處理

 

象山校區的建築多採用中國傳統的合院式佈局。四合,或三合,或缺一角,偏移扭轉,隨性佈置。王澍對傳統的運用並不拘泥於模仿,所有的合院建築並不都是封閉的。有的合院在面向象山的一面完全敞開,懷抱青蔥的景色。在圖書館這個院落有一個缺口,王澍在這個缺口的地方種植了一棵樹,期待著樹茂密了,學生們會在樹下看書玩耍。這樣院落式的教學樓設計,不僅將美景引入教學樓,類似古代“借景”的造園方式,讓學生如同遊歷於園林之中;同時也可以在某種程度影響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模式。

 

資料來源:

王澍 中国美术学院(書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