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作品分析二:浮遊劇場,Floating Theater
基本資料
名稱:浮游劇場
主要用途:多目的劇場
建築師;槙 文彥
建造地點:荷蘭 格羅恩源
建造時間:1995年5月
建築面積:163m ²
設計理念
“浮游劇場”是為了荷蘭北部的運河小鎮,格羅恩源所舉辦的“藝術誕生”藝術文化季裡的一個會場所設計的多用途船上劇場。此劇場是為配合開幕式所舉辦,主題為“超俗與大眾化”活動中的設施之一。劇場沿著圍繞舊市區的環狀運河,行駛於市立美術館及其它陸上劇場之間,而劇場上同時舉行表演。靠著拖曳船的動力,使劇場航行於運河之上。最初與劇場的負責人決定在確定形態的提案之前,尋找建築與戲劇空間所共有的關鍵語,並由其中選出寂靜、運動、記憶、夢、驚訝、自由、未來、透明性等語句,進而引導出二重螺旋結構體及透明布幕屋頂形式。不僅在市中心,在郊外也可見到它在運河上的蹤跡。
表現手法
從水面到最頂部為十米高的二重式螺旋空間架構貼有白色網狀布幕,此螺旋空間架構扮演著拱廊、遮光幕,投射螢幕等機能。可當作舞台及展示藝廊的木製平台除了有螺旋架構之外,並裝有可當作舞台裝置的螺旋樓梯,及可兼作觀眾席的打洞金屬製活動式側面壁幕,並從螺旋架構下吊三處照明用桁架。劇場的台座是個有著250噸重量,可保安定的混凝土製箱形船,藉著二處開口與平台相連的船內空間,可當做倉庫、後台休息室來使用。船本身無常設的電力設備及動力,所以須因應不同的用途,裝載各項器材,而移動之際則須由二台船拖曳。用鐵條及網狀材做成模型,藉著此探討如何去對應空間的立體設計,橫擺著的二重螺旋架構即為一例。做為補完螺旋架構的要素,我們在平台面加進螺旋梯,以喚起筒狀空間的一對網狀布幕架構旋迴性。環抱整個空間的被膜,即布幕和兩側面布幕上,設計者選用既薄輕可適度透光,猶如薄膜般材料的塗膜處理網狀布材以及打孔金屬板。與布幕材的柔軟相互輝映的是側面螢幕的翻轉曲面,取決於其是滿足長椅的機能及以地皮為軸的外翻的機能。為了得到劇場側面的開放性,設計者在螺旋狀構上採用一種立體拱狀桁架以達到拉長柱距構造,至於空中構成材料則從立體構造解析得知以最小斷面的管材統一。這些不同種類的面材及線材由於材質的差異,我們限定以白色來統一其色調,抑制其因質感不同所造成的差異,並且為了突顯造形的抽象性,我們使用紅、藍、黃、灰、黑等五色忠實的使風格派色彩再現。
綜合評論
在設計者與業主有相當充分的溝通與討論之下,槙文彥先生將與業主所討論出的各種戲劇關鍵語,進而發展出一種適合都市這個大舞台的情景與空間。在舞台上所橫擺的二重螺旋架構,就是與業主的不斷討論中所得出的設計成果,利用猶如球體回轉的螺旋架構,營造出洋溢著有如膨脹後球體的幾何學流動性,以令人感覺不出重力的幻想性。整個猶如螺旋的舞台,浮在河面上,讓人有那種如水泡空間般的夢想架構,十足的展現出槙文彥先生對於都市意象與設計形態轉化的深厚功力。
參考資料/SD編集部編<世界的建築家>槙
文彥(1)、(2).鹿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