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son de la Culture
青年文化中心 (1956/Firminy)
|
法國 |
| |||||
1.基本資料 2.基本圖面 3.設計理念 4.表現手法 5.綜合評論 6.參考資料
|
|||||
運
動 場 看 文 化 中 心 |
透
視 圖 | ||||
1. 基 本 資 料
|
完成時間:1961~1965 建造地點:Firminy(費米尼) 建築類型:青年文化中心 時代背景: »費米尼在二次大戰之後,遭受到許多的破 壞,法國政府因此決定在一個舊有的鐵礦區上重建費米尼區並使其成為一個供勞工階層居住及生活 的新城鎮。 |
費
米 尼 區 位 圖 | |||
基地環境: »位於費米尼的一個小山丘上,其連接的發展是環繞在St Etienne的煤、鐵礦區中心;除了柯比意設計 的運動綜合設施(看台、運動設施、文化中心、 教堂)之外,費米尼區還包含了座落在 綠色山坡上之大部分廉價、高層的住宅。 »運動綜合設施則由道路圍繞包圍成一個複雜 的綜合體,青年文化中心則是座落 於運動場旁 ,鄰接在不同的高層上。 |
全
區 '配 置
| ||||
2. 基 本 圖 面
|
立面
剖面 »柯比意在最初並沒有規劃、設計成一個複雜的高層大樓;而是在基地分析考量下而 需的前後入口功能,將立面以對稱方 式處理,平均發展著兩個主要的立面。 »基地位於不同的高層上,從不同高層進入 室內,而藉由階梯式座椅,以解決高層問題 ,並提供室內空間不同的景緻和空間的豐 富性。 |
|
平
面
| ||
設 計 理 念 |
|||||
室 內 透 視
|
|||||
表 現 手 法
|
» 以清水混凝土為建材: 配合著模矩化的概念 及懸吊式拋物曲面的屋頂,形成長112公尺的混凝土量體;在剖面上,呈現出一條不均勻拋物線;而版式屋頂是依靠132條鋼索全長相當於2500公尺來拉撐,並將屋頂結構從整個建築構架中完全獨立出來,其屋頂是 可以控制的,在室內可藉由鋼索在支撐上的運作,或是在室外藉 由栓桿的調整。 |
||||
» 地下層至一層區域物: 地下層的空間是順應著緩坡的地形,而自然存 在於地平面的是開放的活動空間 ;使用者可經由位於戶外的入口過渡區域之樓梯,串聯著位於一層的入口,再繼續聯絡著上層的工作空間區域。 | |||||
»一層至上部空間: 這些空間的配置,以簡潔的平面構型方式, 但是因受限於基地的水平帶狀發展與大 型開 放機能的需求,而無法多加入一些動 線安排上的趣味性,不過柯比意還是仔細 地去調整 每一層樓空間的動線佈局。 | |||||
綜 合 評 論
|
|||||
» 環境因子: 以基地計條件來發展整個建築,並以不同的 型式手法來具體回應著基之景觀方位、地形 、日照等環境因子。 »量體型式: 「斜的」形式算是在柯比意的設計手法中, 一種強而有力的構型方式之一,不同的斜率與尺度的整合,將為建築的型構主題帶來不同的韻律與張力。 »立面元素: 在立面運用韻律的手法來組織整個量體,無論是立面元素的序列關係,或是結構系統、開窗法等,這是以韻律來組織構成元素的方式,主要是在提供一種次序的觀點。 透過整個城鎮風貌,柯比意的青年文化中心 和景觀彼此之間建立了一種專注力的對話。 | |||||
|
|||||
參 考 資 料
|
»型構柯比意-林志銘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公司 2001 »Le Corbusier Vol. 7 1957~1965(法文版) p. 130 ~ 134 »Le Corbusier Vol. 8 1965~1970(法文版) p. 26 ~ 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