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re Le Corbusier , La Maison de l’Homme (1967--Zurich)

蘇黎世之柯比意中心          網頁製作:A9013022 李朝昇

一、基本資料

²        建築師:勒、柯比意

²        建造地點:瑞士蘇黎世

²        建造日期:西元1963-1967

²        建築類型:美術館、展覽會場

²        結構系統:模矩化鋼構材、 混凝土

²        基地環境:此中心座落於靠近蘇黎世湖畔的Zurichhorn公園內,同時此公園內亦有幾間其他不同性質的美術館。

²        設計需求:本案的設計需求是由建築師柯比意和藝術家兼業主的Heidi Weber所共同計劃及討論出的結果;他們希望蓋出一棟『展覽館』在於它本身的獨特造型就如同一座巨型『藝術品』,又同時身兼業主的私人住宅,並創造『住宅的典例』,其中配備了廚房、浴室、臥房等;將兩種不同的需求融入於一棟建物當中,並使之成為『可被展示的房子』。

二、基本圖面:

²        地面層平面圖

²        剖面圖

三、設計理念:

²        TENT『天幕』的構想,呈現了天空、天際線的延續

²        House of man:『設計在人體比例之上,為人而設計的配置』

²        Cellular growth:『細胞生長』所衍生出的模矩化結構體概念,認為建築應是可透過重複的相同結構單元,而無限擴充的組合。

四、表現手法:

²        Steel umbrella:兩座被撐起的『鋼製大傘』,挑高於立方體之上,猶如帳棚的庇護作用;而波浪造型則反映了『天幕-日昇與日落』的象徵意義。

²        Modular cubes226226226cm的『模矩化立方體』是組成空間的基本發展尺寸,而226cm正是一個6呎身高的人伸開雙臂的長度,符合了空間為人性尺度、人體比例的設計理念;建材方面則使用了角鋼及螺栓接合做出框架,再崁入大片玻璃或彩色琺瑯鋼板作為外牆。

²        Concrete ramp:『混凝土坡道』在量體的對稱中心適當的植入,使人感到空間無限延伸的意象。

五、綜合評論:

²        這個案子是柯比意生前的最後一件建築設計作品,並在他過逝後才興建完成,但他卻使用了新的工業材料與技術--輕盈的鋼材與玻璃、配合螺栓接合的新技術--取代了先前幾十年間廣泛使用的混凝土,這與他崇尚工業化時代的輪船、飛機、汽車的想法是延續的,並留給後人對建築產生新的啟發。

六、參考資料:

²        柯布全集1952-1963

²        型構、柯比意--林志銘著--田園城市出版社

²        邁向建築--柯比意著施植明譯--田園城市出版社

²        http://www.greatbuildings.com/buildings/Centre_Le_Corbusie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