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LLA JEANNERET-PERRET

強納瑞-斐赫別墅     1912

 A9013002  張柏楊 


基本資料:

這座別墅是強納瑞(柯比意當時的名字)為了父母而設計的作品,位於瑞士的石灰坑鎮,是強納瑞的出生地,他早期的作品也都集中在此地(1905-1916)。建造時間為1912年,是他從德國的旅程回來後的作品,但他父母只在此居住了兩年(1913-1915)。這是一座中型的家庭住宅,坐落在一片有樹林的山坡上,主樓層位在一塊台地上,以階梯聯繫較低的入口。主要空間包含中央客廳、主臥室、臥房、中央走廊、書房、梯間、陽台等。   

 

photo2.jpg

位於台地上的白色量體

設計理念:

1908年強納瑞跟隨奧古斯特.斐瑞(A. Perret)工作的機會,接受了鋼筋混凝土技術的基本訓練,深信鋼筋混凝土是未來的材料,具有柔順的整體性、耐久性與固有的經濟性。之後,他在德國停留的期間,與德意志工藝聯盟的成員有所接觸,特別是貝倫斯(P. Behrens)與鐵賽諾夫(H. Tessenow),而貝倫斯是以設計新穎的工業建築而著名,他們對強納瑞後來的建築方向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建築的設計理念,一半是人工建造,一半是開墾自然;部分是幾何,部分是有機;強納瑞以曲面將建築與自然調和在一起。在他後來的作品中,延續了這樣的理論,在建築內部以曲面代表自然,並將曲面與地景結合,形成地域風格。基於他之前的兩個作品,強納瑞掌握了與地景結合的手法,因而創造出新的古典樣式,其內蘊含對古典主義的深思,而不是直接引用了以前的樣式。

 

photo5.jpg

坐落在森林的幾何形

表現手法:

外觀上,一個白色的幾何量體坐落在森林之中,以突出的半圓體界定東西向的軸線,在自然的坡度上,建造矮牆環繞著房屋一直到後方的入口,這棟房子的地域性的風格,展現了建築與自然山坡結合的特色。半圓形量體切開台地,彎曲的樓梯、出挑的窗戶、後院與波浪形的側面,一同創造出曲面和反曲面的效果,並環繞著靜態、有韻律感的量體。軸線配置、出挑的屋頂與連續窗帶是源自貝倫斯、霍夫曼、萊特的作品。由於1910出版的Wasmuth刊物,萊特作品在當時在歐洲是眾所週知的。

室內部分,以四根柱子界定中央的客廳,是源自於龐貝城的帕拉迪歐,而客廳連結週邊的房間,並以釉彩的門形成豐富的空間。在一樓,由樓梯間導向一個廣大的房間,有一對鑲著玻璃的雙層門正對著一個陽台,陽台上有一個彎曲且簡樸精巧的欄杆。平面軸線上的走廊,導向一個面向台地的臥室,而主臥室正對著南面。中央走廊的北側是強納瑞自己的書房,有面西的窗戶與屋頂採光照亮書房的中央。

更多的創新如將裝中央暖氣機燃料的木箱,設置在客廳裡的大窗戶下方。他以他特有的手法設計客廳裡的火爐,藉以古典的基座、柱子、柱頭,讚揚大自然的葉、花、鳥。該別墅在建造時,引起很多來自當地居民不利的意見,認為客廳的大面窗在當地寒冷的天氣裡是不切實際的,並認為陽台較適合巴爾幹半島勝於海拔1000公尺的瑞士山脈。

 

photo4.jpg

南面的大片窗

 

photo3.jpg

建築物入口在後方

建築評論:

在他回到瑞士之前,他曾在巴爾幹與小亞細亞旅行,而技術與知識經驗在他的旅途逐漸形成,進而影響後來的作品。這棟別墅顯示了貝倫斯、霍夫曼與萊特對柯布的影響,也包含了柯布個人特有的想法。在他早期的住宅設計中顯示他放棄複雜的主體與結構形式,也同時展現了他對室內外的空間潛力的掌握,以幾何量體與曲面的使用,將建築與大自然結合成一體。

 

photo1.jpg

曲面與地景溶合

 


  配置及平面圖

  立面及剖面圖

0.jpg
位置圖

6.jpg
等角透視1
7.jpg
等角透視2
ins1.jpg
入口
ins3.jpg
客廳
ins2.jpg
書房

參考資料:

Franker Russell(1987)ARCHITECTURAL MONOGRAPHS 12pp74-81LondonDr Andreas Papadakis

Deborah Gans,(1987),The Le Corbusier Guide,London,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

蔡毓芬譯,(1999),現代建築史:一部批判性的歷史,pp149-151,台北,地景企業有限公司

吳煥加著,(1998)20世紀西方建築史(上集)pp209,台北,田園城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