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利文與艾德勒 二建三 a8913035 丁家偉
生平背景介紹
早期
路易斯﹒沙利文在1879年加入艾德勒事務所成為助手之前(在1881年成為設計夥人),已接受過,有些不同的教育;造形方面曾在兩所著名的學院裡學習。1872年在麻省理工學院,然後,1874年在巴黎美術學院,沃德赫梅工作室。在這兩所學院學習的空檔,沙利文曾在褔爾尼斯的費城事務所工作一年,這一年對他的事業顯然是
關鍵性的,不僅因為褔爾尼斯「東方化的」哥德風格,這段情情節對他本人的裝飾手法發生持續影響。
沙利文的早年事業主要必須面對繁榮中的芝加哥而產生的急迫的需求,1871年芝加哥大火之後,將該城重建為中西部首府。
沙利文在1926年的評論
一個觀念的自傳 (The Autobiogrpht of an idea)寫下這段話……
由於地價壓力蓋起高層商業大樓,地價乃來自人口壓力,人口壓力又來自客體的壓力…。但一座超過樓梯高度的辦公室建築不可能沒有垂直運輸。這些壓力因此讓機械工程師絞盡腦汁,他們豐富的想像力與工業促使載人電梯的發展
…。但是固定在一個新的高度限制是石造結構固有的本質;厚牆在人口壓力快速成長時,佔據了日漸昂貴的地面與樓層空間。…芝加哥建造高樓建築的行動最終引起了東方(Eastern)輾壓工廠當地的銷售經理的注意,且他們的工程師開始著手進行工作。這個工廠在過去曾經輾壓過已長期使用在橋樑工程的結構外形。因此基本工作已準備完善。這是以工程學想像與技術為主的銷售市場。因此,鋼構架承載所有負荷的想法,試驗性地呈現在芝加哥建築師之前…技巧改變了;很快地世界上就出現了嶄新的東西…。芝加哥建築師欣然接受鋼構架,並且利用它做了些事情。東部建築師雖然受到鋼構架震驚,無法作出貢獻。
誠如沙利文指出,1880年代的芝加哥建築師,如果想保持業務的話,除非掌握先進的構造方法,別無選擇;那場大火已經說明鑄鐵的脆弱。
中期
1886年之前,艾德勒與沙利文主要的業務是小型的辦公結構,大型零售店及百貨公司,屬於商業性質的業務,隨著時間的轉變,漸漸的變為住宅委託案。這段時間也是沙利文在理論學術方面擁有最大成就的時候。1887年的會堂大樓(Auditorium
Building) 、1888年的渥克批發商店(Walker Warehouse)、1890年的多利大廈(Dooly
Block)或是1895年水牛城的保險大樓(Guaranty Building)
,這些建築都在在的述說著艾德勒與沙利文所要告訴世人的建築觀念。
晚期
沙利文是一個自我認定的民主文化先知的身份大都被忽略了,過度理想化的平等主義的涵養反遭到人們的拒絕。他病態地堅持創造一種媲美亞述的新文明,特別是在東方風味的建築中呈現出的同時並存的狂亂與壓抑,讓人們感到混亂與疏離。由於拓荒地邊界的經濟落後,人們離開了真正的根源與生活,他們偏好從歐洲來的輕快悅人的巴洛克式,在東海岸象徵帝國主義成就的「白色城市」,是如此誘惑在1893年伯恩漢(Burnham)在哥倫布大展中呈現在他們眼前。這項拒絕破壞也沙利文的道德觀,即使還有殘留的光芒,他的影響力已經開始消褪。自與溫文優雅的合夥人艾德勒拆夥以後,他的業務發展失去控制,因此在進入新世紀之後他僅接獲少數委託案。
建築上的成就
假使我們必須有幾年的時間完全避免使用裝飾,使我們能夠真正把精神集中在創造造形完好的建築物清新的原貌的話,我想這對我們的美感是有助益的因此我們應該堅決地避開許多不必要的東西,並在對照時就會認識到朝本質、喜好與健全的方向…去思考多麼地實際。然而,我們應該已經認識到裝飾在心理上是一種奢侈,不是需求,因為我們將洞悉這項缺陷,以及無飾的實體的重大價值。我們之中存在有浪漫主義,而且有將這種浪漫主義表現出來渴望。我們直覺地感受到,強勁、有力、簡潔的造形會自然地坡上我們夢想的外衣,因此罩上一層詩意想像的建築物,半隱蔽地就好像精選的織布機與礦脈產品,將激起加倍的力量,猶如一曲嘹亮的旋律加上和諧的聲音。
Louis Sullivan 1892
沙利文在篠懸木具有雙翼的種子附加的意義,在他關於建築裝飾的論文「符合超人哲學之建築裝飾結構」作為標徵。在這圖形下方,沙利文置入一段尼采式說明文字︰「胚芽是實在的東西,是性質之所在。在其微妙的機構中存在著力量的意向,功能是去尋找,最終發現造形完全的表現。」
沙利文認為這一建築應三部份。地面層及二樓形成一個單元,因為其機能相似
,這以上乃是辦公室,在外表上均作相同之處理,最後一層用作各種服務設施,通常祇有少數幾處開口。
沙利文研究關於在此一建築物之現價值的問題,以其答案
在其當時看來並套像我們現在看來那麼清楚︰「高層辦公大樓之主要特
性如何?我們立即就會回答︰它是高聳的…它必然的是每一處都是值得驕傲的,而且是直上雲霄的東西,從底層以至頂層,躍然直上而升起,渾然為一體,中間無一處間斷線。」為強調此一高聳感,他極重視建築物之垂直方向的組成。
形隨機能而生
透過建築的形式及裝飾,來表現建築內部的使用機能。1887年芝加哥的會堂大樓(Auditorium
Building)即是表現形隨機能的最佳例證。
作品分析
作品一
芝加哥 會堂大樓(Auditorium
Building) 1887-1889
會堂大樓是一棟對於芝加哥文化在技術與念兩方面具有同等重要貢獻的建築物,建築師被要求在芝加哥市區的格子的半個街廓裡安置一座大型的現歌劇院,兩側包含著十一層的容納空間,部份作為辦公用途,部分作為旅館。
大集會堂本身提供給艾德勒在技術方面豐富的想像空間,他籍由使用摺天花與垂直屏幕以滿足不同容量的需求,使集會堂能夠從2500人規模的音樂廳變化到7000人參加的大會堂。
艾德勒對關於自己的大會堂的描述:
集會堂中建築與裝飾的形成一反常態,在很大的程度是由音響效果決定…。一系列同心橢圓形的拱圈,造成聲音從舞台開始朝向建築物主體的水平與垂直方向擴張效果。在這些橢圓面的正面和拱腹裝飾以浮雕,白熱電燈雨通風系統的通風口構成某種基本的裝飾效果…。在加熱、冷卻、通風上花很大功夫。從建築物頂部送來的新鮮空氣。藉由三米直徑的風扇…強力灌入室內。氣流將洗去空氣中的塵埃與煤灰…。管路系統把新鮮空氣帶到集會堂的不同部份,…舞台、走廊休憩及更衣室。空氣一般的流動方式係從舞台向前,以及天花板向下…。輸送管道…從階梯座位之間的豎板的開口通到排氣風扇。
從以上可以得知,裝飾不在是建築設計得重點,會堂大樓不但是形隨機能的表現,更可以說是艾德勒在建築空間及機械設備結合上的完美表現。
保險大樓是沙利文才能的高峰︰該建築無疑是他在1896年的評論「考慮美感之辦公室大樓」中勾劃出的原則最完整的實現。在這座十三層的辦公大樓,沙利文創造了一種裝飾結構,用他自已的文字來說,就是「裝飾的應用係切入或表面刻劃的感覺…然而在完成裝飾就應該顯現出來,就好像畫龍點睛,從突顯材料的真正本質。」具裝飾效果的赤土陶磚以緊密的雕花細工包被著建築外觀,這種圖樣甚至滲透到門廳華麗的金工作品中。只有地面層的玻璃窗與大理石牆壁才省去這種強烈的,不妨說是狂亂的處理。
水牛城的保險大樓具體的表現出沙利文在建築三段式及垂直美感上的理論。但除此之外,其外觀上的裝飾性,更強調出垂直分割的效果。
參考書目
現代建築史
原著 KEENETH FRAMPTON
譯者 蔡毓芬
近代建築史
原著 約迪克
譯者
孫全文
SULLIVAN ‘ S
CITY 作者
DAVID VAN ZANT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