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節錄自思維研究室主持人施植明老師與博士班學生黃光旭於2006年發表於<第五十五期建築學報>,"內省的建築─尊托的設計思維"一文。

 

內省的建築─尊托的設計思維

 

 

  結語

 

本文試圖對建築師尊托的設計論述與作品間的關聯性進行分析,從以上四項主要議題與三件作品間的相互對照,歸納出下列四點:

1. 尊托的建築中強調完整性:完整性是指建築與基地的自然與歷史性之間呈現的和諧狀態,它來自於建築物對基地特性的回應、以重構或是附生於自然環境的方式對基地歷史與自然進行抽象模仿,同時保持建築物與外在環境的獨立性。

2. 尊托以本質性的思考方式來完成作品:從基地上自然與歷史的特殊性、處理建築機能、物質的選擇與構築性議題,均從本質性出發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這種本質性是建築師個人定義下的特殊性質與真實狀態,不同於本質論者所思考的普同性物質本質。

3. 尊托以感官性作為傳達物質與空間本質性的直接工具:以個人的感官經驗做為設計構思的重要來源,強調由個體性的視、聽、觸、嗅覺認知基地特殊性或是物質特殊性。

4. 尊托作品中一致的以時間性的建築手法呈現出穩定靜謐的內在特質及縱向延伸的綿長時間感:時間軸向上回溯歷史性,內在形式模仿特定的歷史年代、建築原型;或是時間軸縱向延伸,尋求自然中的永恆性。

尊托的建築朝向一種內省的特質;真實的面對建築問題,以本質性的思考方式處理問題,誠實面對材料特性、感官性,尋求針對建築機能及基地特性所發展出的新構造形式,材料與構造藉由建築師細部處理的精準度表露出本質上的特性。尊托所指「與基地環境相合的建築」,是指基地自然物的抽象化與建築機能問題上的處理,回歸建築內在議題,不涉及其他意義上的指涉。尊托作品裡瀰漫著特殊的歷史氣氛,準確的呈現出歷史建築裡才有的內在精神:「美麗的靜默」。他所運用的構造系統及細部處理都是新的嘗試創作,不對歷史建築作外在形式上的模仿,作品標誌出一個新典範,由內而外的建築:尋找建築本質,理解材料、構造與細部,面對建築機能上的問題並試圖找尋新的處理方式,他不眷戀舊時符號,而是面對現在,產生建築新思維與新手法。

仔細閱讀尊托的四場演講內容記錄及其撰寫的一篇文章;如同他的建築作品一般,其談話方式與寫作論調都呈現出一種沉穩並且經過深度思考的特性;他和緩的敘述透過自己的感知,主觀認知下的事實,從不去借用哲學上甚至是科學上的名詞或是說法,也沒有將自己的論述提昇至理論的企圖心。有趣的是,他一貫的朝向內在本質性思考的特質與平穩的態度,反而讓他在眾多的建築師中脫穎而出,呈現出建築上的獨特性。尊托的內省特質是一種胡賽爾現象學所提出的「現象學的反省」,尊托描繪具體「情境」的本質結構(the essential structures of concrete ‘situations’),將注意力集中在意義的面向,突顯與描繪現象學事實(phenomenological facts),經過還原的步驟,獲得現象學上的本質。在繁花盛開的建築領域裡,許多建築師汲汲營營於探索建築外在形式上的可能性及如何發展出新的材料以提供建築上的爆點,迷失在龐大理論與概念,圖像、記號與符號世界的旁徵博引中,此時,去研究這樣一位朝向建築內思考的建築師有其必要性與標誌性,他的作品中呈現出一般人已知中的特殊未知,在他簡單性的外在形式下,其實隱含縝密內省式的建築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