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隈研吾(Kengo Kuma)2003年由日本彰國社出版的隈研吾/細部的結構實踐(Kengo Kuma/Material Structure on Detail)一書的序言中直言他對清水混凝土建築的反感:「清水混凝土盒子這樣封閉的形式讓我的身體感到難受。待在這樣的盒子裡,呼吸不暢、身體拘束、就連體溫都好像被吸走了似的,這種感覺是從哪裡來的,我自己也說不清楚。」他對清水混凝土建築的反對並不是只針對安藤忠雄的作品,而是對日本後安藤忠雄時代提出評論,在安藤忠雄發表了住吉的長屋(Fig. 1, 2)一案之後,日本建築界驚豔於在都市中出現一座反都市性的清水混凝土聖殿,清水混凝土建築呈現出脫去傳統裝飾的現代性,回應了洛斯(Adolf Ross)裝飾即是罪惡的二十世紀新時代精神,也因此,清水混凝土建築在當時的日本被尊崇為一種現代性建築的完美標誌。在建築界爭相模仿的情況下,安藤式建築逐漸成為一種社會化符號,執著於清水混凝土的建築師也被材料本身的特性所制約,沒有辦法發展出具真正具有現代性的構築術,當清水混凝土已經成為一種符號,它不可避免的會成為一種風格性的裝飾,完全失去了原始的反社會精神與批評社會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失去了現代性中的創作自由性,流於一種國際樣式。至此,隈研吾已經充分表達了他對清水混凝土建築的不滿與厭惡,他更直指清水混凝土建築企圖表現出一種完美建築的存有幻像,阻礙了日本建築的發展,造成建築師對新材料嘗試的怠惰:「清水混凝土是封住了批評的聲音,使民眾懈怠,使建築師懈怠的建築形式。」

 

             

Fig. 1 住吉的長屋(1976)                                     Fig. 2 住吉的長屋(1976)一樓平面圖

 

透過對隈研吾建築作品的檢視可以映證他對不同材料嘗試的企圖心,他的建築作品也常直接以材料來命名;如1995年日本靜岡縣熱海市的玻璃住宅、2000年日本栃木縣那須郡那須町的石頭美術館、2002東京都目黑區的塑膠住宅、2002年中國北京的長城竹屋……等,他似乎著迷於一種龐雜的、不間斷的材料實驗,勇於對自己的材料掌握度進行挑戰。為了瞭解隈研吾對材料與構築性的詮釋,本文試圖以隈研吾反安藤建築的思維為楔子,構築性的觀點來檢視隈研吾的建築作品,並以2000年日本栃木縣那須郡馬頭町的安藤廣重美術館與同年日本栃木縣那須郡那須町的石頭美術館兩個具有相同機能但使用不同材料的公共性美術館作品為主要案例。本文透過隈研吾的反安籐忠雄論述對其作品進行概念與實踐手法兩者關聯性的分析,在其設計論述上可以整理出三個主要的議題: 1地域性材料在存有與表象間的混用、2具有自明性的構築形式、3水平向度的半透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