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lysis
安藤忠雄在美術館的處理手法上很相似,但是由於地域性的不同,細部處理上還是會有所差別。
此次分析主要在於不同案例之美術館在平面配置以及空間關係上的差異,相同、類似材質在不同案例上的運用有何差別。
A.Naoshima Contemporary Art Museum and Anex
(1)鄰近有個附屬建築物,建築物內部主要展示空間為長方形、畫廊呈現,以三個方形幾何體圍塑空間作為戶外開放空間,並且連結至建築物內部、圓形大廳。
(2)戶外廣場,種植大量的草皮,為規整之方形體。
(3)石疊牆,做為入口的引導元素,牆版的高度約為兩個半樓層的高度。
(4)水池的運用在於頂層及大廳挑空處,以建築物內部空間而言,並無直接上的關係,但是對建築物整體而言,可以柔化建築配置,使其不至過於生硬。
(5)圓形大廳置於主體中央,以圓形大廳作為各區的連接點,坡道沿著圓形大廳而下,由戶外走進戶內,並採用頂側光,引導自然光線進入室內,又不過於直接,使得室內採光不過於強烈。
B.Historical Museum
(1)圓形大梯置於後方,以圓形大廳作為各區的連接點,坡道沿著圓形大廳而下;空間的配置上,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畫廊展示區、卸貨工作區、辦公區。空間的處理上,強調水跟牆版的關係。水幕作為室內與戶外的中介點以及柔化空間。
(2)水幕與巨型花崗石牆邊都有坡道可以走到畫廊處,花崗石牆在於建築空間內部,暗喻歷史記痕,不同於A.Naoshima Contemporary Art Museum and Anex中的石牆,Historical Museum的石牆尺度更高,除了作為引導方向之外,更著重於內在的意涵。
(3)採頂側光。
C.Fort Worth Modern Art Museum
(1)屋頂為大片平板,處理的手法與D.Hyogo Prefectural Museum of Art-Kobe Waterfront Plaza相似,都是運用大塊的版作為屋頂。
(2)幾何方型作為平面空間的主要元素,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卸貨工作區、展覽區、辦公區,呈現L型配置,以入口為區分界線,一邊為辦公行政區、一邊為展示、工作區。
(3)採用Y型結構。
(4)湖
(5)玻璃的性作為空間視覺之方向引導。
D.Hyogo Prefectural Museum of Art-Kobe Waterfront Plaza
(1)屋頂為大片平板,與C.Fort Worth Modern Art Museum相似,但是平面配置有明顯差異,Hyogo Prefectural Museum of Art-Kobe Waterfront Plaza在兩個長方體外部之間介入一個可由外進入內部大廳的圓形坡道,這是C.Fort Worth Modern Art Museum所沒有的,而大廳的手法與B.Historical Museum不一樣之處在於B.Historical Museum將圓形梯置放於尾端。
(2)鄰近有個廣場,考慮到逃生避難用。
(3)採頂測光。
Naoshima
Contemporary Art Museum and Anex
A-1.全區配置圖 |
A-7.平面圖 |
綜合評論 由此四個美術館案例,可看出安藤忠雄在美術館上的設計,著重於幾個共同特點: 1.設置的區位,其基地較為寬廣。 2.習慣以廣場及圓形大廳(圓形大廳挑空,或其上作為水池)作為空間上的連結介面;有時會有鄰近建築物整體空間區位上的連結。 3.石材、水與光的結合運用。 4.空間為幾何型體的組合;線性為小逕、動線,圓作為連結,方形作為主體空間。
Naoshima Contemporary Art Museum and Anex Hyogo Prefectural Museum of Art-Kobe Waterfront Plaza
|
C-4水幕與坡道
C-9.花崗石牆
|
C-2.平面圖
C-7.設計草圖 |
|
B-1人工池與美術館 |
B-5.平面圖 |
|
Hyogo Prefectural Museum of Art-Kobe Waterfront Plaza D-6.圓刑大梯連結至地下層畫廊。 |
D-9採用大片落地窗採光,但為了避免採光過度,利用屋頂版來輔助遮揚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