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一、後現代建築之死

二、後現代建築的起源與特徵

四、後現代建築的派別

五、俗麗與文化之間的後現代主義

 

1.隱喻   2.詞彙   3.句法  4.語意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建築溝通的模式

建築從古至今原本就具有溝通的基本功能,但是國際式樣卻將此功能遺棄,查理斯.詹克斯(Charles Jencks)將建築的溝通模式整理如下:

廣泛的說,建築和語言有很多共通的字:「字」(word)、「段落」(phrases)、「句法」(syntax)、「語意學」(semantics)等,查理斯.詹克斯(Charles Jencks)討論其中的幾項,說明這些字是被有意識的用在溝通方法上,開啟了現代主義建築被輕視的模式。

1.隱喻

築符號是建立在學習以及文化在閱讀上的引導。分為兩大符號:(1)基於現代主義建築師的訓練和意識型態的現代主義符號、(2)傳統符號,是基於每個人所經驗的常模化建築元素。建築溝通的總則是隱喻越多,戲劇越偉大,暗示越多,神秘性就越高。建築是比言說語言(spoken language)更有韌性的語言,並且受制於符號的瞬息萬變。這對建築的含意是,在所有的事物中,建築師必須過度符號化他的作品,使用大量的符號和隱喻,彷彿要讓他的溝通目標在快速變遷的符號中存活。

 

 

 

 

 

 

2.詞彙

建築語言就像言說語言一樣,要用大家熟悉的意義單元。為了讓這種語言學類比更加完整,我們可以稱這些單元為建築「詞彙」(word):門、窗、柱、隔間、懸臂等等,這些重複的元素是建築實務必備的。現代主義建築師並非都能勇於面對陳舊的意涵或傳統詞彙。他們大部分都儘量迴避二度使用象徵符號,因為他們覺得這種被指涉的歷史性元素缺乏創意。後現代建築的任務是希望能建立一種普通的語言,一種基於功能型態的跨文化世界語言。

3.句法

另一個建築和語言共通的面向比隱喻或詞彙更世俗,具有強制力量的溝通模式可以稱之為建築句法:門、窗、牆、等不同字彙組合的方法。建築的句法在現代主義運動裡已經變成一種執迷,建築一時之間被化約成拼裝的營建過程。句法的純粹領域只有在與語意學領域合作才能有認知的關連。

4.語意學

語意學的財產不只是在於比,或是某種柱式與其他型式的對立,而在於它是句法的主人:多立克柱的尺寸、柱和柱的關係、對嵌線的比例、壁緣與基礎等。由於這些形式與關係被有條理的使用,所以人們覺得可以略去對其適當性的判斷。他們可以說出一個建築物在指涉什麼,也可以看出些微改變所強調的,比例上的改變就是意義上的改變。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