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歷史脈絡

 

•有樂館 (1933-1946)

國民戲院於 1933年開幕,昔稱「新竹市營有樂館」,為全台第一座具有冷氣設備之戲院,其建築形式融合古羅馬與阿拉伯建築風味,為日據後期二次大戰前展示日本國力之公有建築。在1944年,這裡曾經被轟炸侵襲,二樓幾乎毀損三分之一,除許多座椅被燒毀外,其餘則完好如初,才得以保留至今。成為台灣碩果僅存的歐式劇場

日據時期的有樂館
國民戲院停止營業時的照片
國民戲院重新規劃為影像博物館
新竹影像博物館現況及夜間照明

•有樂館 —國民戲院(1946-1991)

1946年有樂館改為國民大戲院,將原來五百多人座位擴充為七百多位,除播放電影外,還曾舉辦過音樂會及入伍徵召等各種活動,以其獨特的空間,鮮明地刻畫著新竹市民的生活史。每遇到好片上映,必定車水馬龍。

同時在娛樂媒體不斷推陳出新下,漸漸禁不起考驗,終於在民國80年2月28日走上暫停營業的命運。

•國民戲院 —影像博物館規劃(1991-1996)

國民戲院在停止營業後,新竹市立文化中心為呈現其特殊的歷史文化、召喚市民共有的記憶,於 85年度文藝季,選定國民戲院推出一系列「風城情波」活動,除陳列新竹之電影史料,還舉辦一系列電影欣賞、地方戲曲展演及問卷調查等活動,期間獲得文建會與新竹地區報章媒體極高評價。經問卷調查,99%受訪者贊成保留國民戲院重新開業;「新竹市國民戲院設置影像博物館」計劃案即在市府、議會、學昔專家及民眾的共同支持下,列為文建會「輔導縣市主題展示館之設立及文物館藏充實計畫」。期待達到:

(一)提昇新竹市藝文展演空間品質。

(二)創造國民戲院再生利用契機。

(三)傳承國民戲院歷史文化體驗。

(四)形塑市民共有共享的市民空間。

(五)建構表演藝術團體與市民參與的良好互動模式等目標,為新竹市民提供一個結合休閒與知性的場所。

•影像博物館規劃 --影像博物館完工(1996-2000)

本案於八十七年二月間公開徵圖,軟體部分委由國家電影資料館代為規劃,依軟體規劃小組建議已購置典藏影片 569部及電影放映機等相關放映設備。民國八十九年二月底完成影像博物館整建工程。並於八十九年五月開館營運,做為電影文物收藏展示播放之用並提供另類表演空間,以達到古蹟保存及再生利用之功能。

綜合地方藝文團體及學者專家之意見,將國民戲院入口處拆除改成玻璃帷幕,進入國民戲院之入口地板用玻璃處理,兼具新潮感及古典感。中間放置電影看板及兩邊放置鏡子。一樓傾斜的地板打平,中間設置可伸縮椅子,可以多元利用,給不同的民間團體使用。二樓部份仍維持傳統式的戲院座椅。

 


首頁 | 計畫緣起 | 歷史脈絡 | 再利用構想形成 | 空間介紹 | 空間配置 | 舊有建物再利用評論

 

參考資料:

•新竹市國民戲院設置影像博物館及再生利用計畫規劃研究 ---- 境群國際規劃設計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規劃 ( 新竹市立文化中心 / 委託 )

•新竹市影像博物館開館紀念 ( 竹塹「風城情波」成果專輯 )

•風城影話 ( 竹塹文化資產叢書 )

•建築師雜誌 86.12

•台灣建築雜誌 2001.11

===== 本資料經新竹市文化局授權使用作為學術用途之用,不得作為其他用途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