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作品中發生之活動紀錄
作品一:社福中心
在基地內產生之活動
1舊巷道與道路之間的串聯通道,引領更多活動進入,讓居民不知不覺得融入基地內而產生活動。
2.戶外之停留座位讓居民經過能有一個停留的空間休息及觀賞這棟建築的美,增進建築物與民眾之間的關係。
3.閒逛遊走於基地內之老人,利用穿越的動作遇見熟識的民眾而停留於停留座位上閒聊。
4.有民眾在停留之座位上閱讀報章雜誌。
5.在二、三樓之走廊產生一個遊戲場所,兒童聚集於此依同遊憩。
6.一樓閱覽區,民眾穿梭於此借閱書籍。
7.音樂的播放水柱隨之起舞,引領孩童進入玩水,也吸引許多民眾響近距離的拍攝。
8.劇場空間的階梯變成民眾聚集的地點,民眾聚集於階梯上聚會閒聊。(可遠挑遠方的宜蘭河)
9.在二樓的劇場空間時常有民眾在此攝影的景象
10.一樓的廣場空間,在在其廣場內皆可往建築物每個角度拍攝取景,形成一個取景活動聚集的地點。
11.因道路與河堤的關係使宜蘭河與社福中心的關係較微薄落,而社福中心與宜蘭河利用天橋串聯將彼此的距離拉近,許多民眾利用二樓的天橋穿越而到另一個空間場所。
12.二樓天橋上的停留座位使民眾有一個動機在動線上停留與休憩。
13.天橋上有座階梯是通往天橋上方三樓的平台,民眾利用這個機會可以登高處,觀賞此區域各個角度之景觀,也成為許多民眾在此平台上拍攝風景。
14.天橋樓梯下方的半私密空間,在傍晚時成為銀髮族在此下棋的地點。
15.天橋旁的另一個小空間也成為銀髮族於此下棋與談心之場所。
16.二樓往天橋方向之小空間在午間,也成為民眾在此逗留之場所。
17.咖啡廳的戶外座位,使居民在閒暇時,再此享受下午之悠閒時段。
18.機車的穿越讓基地的認同感增加,但也將基地化分成兩邊的活動。
19.下午五點下班時間,社福中心的義工及志工開始維護空間的清潔。
20.水池邊的座位下午時段有居民在附近閒逛,談天與閱讀報章雜誌。
21.有廣場通往天橋之階梯成為民眾停留遊憩拍攝之場所。
22.開放式的廁所提供許多過往此地借用之民眾,增加民眾進入基地之動機。
23.辦公時間,許多民眾與公職人員在空中迴廊之間停留休憩。
24.地面舖面的延續,讓基地與道路的界線模糊不清,使許多機車皆停到基地內。
作品二:礁溪鄉公所
在基地內產生之活動
- 前後院皆有提供停車空間,平日皆成為民眾洽公的停車空間,假日後院的大門深鎖,民眾無法進入,使假日期間沒有任何的活動。
- 因前院的人行空間退縮,等候公車的民眾皆會坐在基地內的作以等候,讓乘客與基地的關係較為和諧,
- 入口的雨遮成為穿越基地的一個停留空間,讓居民可在此地停留閒聊談心。
- 庭院內之迴廊空間在午休或休息時間皆會有公職人員在此用餐休憩,一般時段由居民洽公在此停留。
- 庭院空間偶而有兒童進入遊玩。
- 民眾利用建築物內的動線穿越建築物至基地的另一側。
- 民眾大部分利用小門進入建築物內洽公(騎機車者居多)。
- 早上有許多民眾在廣場內運動與閒聊。
作品三:礁溪鄉戶政事務所
在基地內產生之活動
- 入口高低差變化,民眾利用小階梯穿越至地下空間,而地下空間再另一面向來說屬於一樓的開放空間,因此利用階梯的方式讓人穿越至另一個樓層。
- 建築物入口的不明確,讓民眾在認知上有點模糊,故許多民眾皆將車停入基地內。
- 建築物的三樓以上都封起來,故沒有活動在上面進行,有少許因為要拍攝而穿越進入的。
- 有許多民眾進入基地內拍攝。
- 有少許的民眾利用背向階梯直接到達二樓的辦公空間洽公。
- 放學時間學生直接利用階梯的串聯,穿越基地到另一條街。
- 在地下一層的木坐椅休憩區,提供民眾在此休憩使用
作品四:’楊士芳紀念林園
在基地內產生之活動
- 在基地的入口處,一整天的時段內皆會有人在此下棋。
- 有許多民眾進入基地拍攝。
- 咖啡廳上方的座位讓居民與遊客有一個談天、遊憩的空間。
- 建築物內的庭院裡,在平台上常有人在此休憩。
- 往紀念館二樓的民眾並非利用一般的階梯到達,而是利用建築物側邊的地形變化所產生的階梯到達。
- 基地內的的通路利用地形的高低差,使民眾利用此動線穿越到另一條街。
- 民眾在二樓的平台上停留,觀看刊板上的解釋。
- 民眾坐在利用地形的高低起伏所造成的區域座位上休憩。
- 建築物入口的不明確,讓民眾在認知上有點模糊,故許多民眾皆將車停入基地內。
- 因下棋的民眾聚集,也吸引一些攤販的擺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