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北美館特展 2005.02.05-05.01
Seen and Unseen
首頁 | 佈展主題介紹 | 藝術家介紹 | 作品分析 |
吳瑪悧--乒乒乓乓 | 陳正才--Do Re Me Fa So |
吳瑪悧的乒乒乓乓
「我在北美館受邀承做此次參展作品後,先是到啟明學校去做實地訪問,以及實際去體驗盲胞朋友們所真正使用的<乒乓球>
。在此次體驗中,我感受到,人在失去<視覺>這一項感官知覺後,其他的器官就會通通有所動作以及整合。所以,視障朋友
們是仰賴著聽覺以及觸覺去和這世界做聯結、及其互動。也因為如此,一般正常的人容易只用<視覺>去看待這世界上所有我
們認為理所當然的事物,而去忽略掉其他身體上的感受。」
- - 摘自吳瑪悧自述
視障朋友觸摸牆上的作品 | 圖案為仿動物毛料製 | 視障朋友感受特製乒乓球桌 |
感受桌角的球洞 | 動態影片-1 | 視障朋友的使用情形 |
使用者與作品的關係 | 動態影片-2 | 視障朋友使用情形 |
特製球桌的球洞(球掉入則得分) | 有架高的球網(球從底下經過) | 各式材質觸感的"乒乓球" |
吳瑪悧在此件作品中並沒有事先傳達某些訊息(如:口述、文字敘述)來描述視障者的感受,而是讓一般觀眾去自己體驗
這些視障者的感覺。所以,《乒乒乓乓》的展覽空間中放置特製的乒乓球桌,邀請明眼人戴上特殊眼罩,讓他們實際如同視
障者般來賽球,這就是透過實際行動參與,體察視障者的知覺差異。吳瑪悧設計出一張比一般標準乒乓球桌還要長些的特製
球桌,以及其他各式材質不同的球。球桌之所以要比較長,因為一般標準球桌的長度不夠讓視障朋友反應對方丟球過來時的
速度及方向。球的不同設計則因為<視障>指的是視覺障礙,視覺障礙不單單只有全盲者,還包括弱視、色盲及其他眼疾障礙
者。所以,戴上特殊眼罩就不一定能看到球的全貌了;而一般的乒乓球太單調,材質及大小都是一致,所以她設計出有大有
小、有的有聲音、有的則是觸感比較不同,還有的是顏色不一樣的質感。
吳瑪利的設計著重於實際去觸摸、聆聽、到最後的同理感受。在上次與啟明學校的學生一起參觀此次展覽與體驗後,發
現這是最受歡迎與最被記憶深刻的作品。其原因不外乎是:它是互動式作品、可變性很高,有遊戲及其競爭的感覺。加上一
明眼人也可以帶上特殊眼罩成為視障者,是將立足點設置在同一水平上;也許是如此的條件設定,視障朋友們可以毫無顧忌
的與明眼人做互動,大家都是”平等”的感覺。而在這些前所未有的探索中,明眼人和視障者各自找到不一樣的樂趣。在設計
上,其實仍有許多缺失。像是:有的球的材質太輕,並不是很容易的可以將球滾至對方的桌面。有的則是材質並不會與桌面
摩擦發出聲響,因此無法辨認求的方向性。另外,遊戲規則的部份也有些讓人困擾,應該在發球時有個特殊的聲響讓對手知
道已經要準備發球,或許這件作品如果繼續改善及發展下去的話,也許可以像樂樂棒球或是盲人專用棒球那樣的推廣出去了
吧!
在那天的使用過程中,我發現到,先天的視覺障礙和後天的視覺障礙,其實在身體的反應機制上或是神經反應上都有著
不同。像是先天性有視覺障礙者,他對聲音的敏銳性就非常高,常常球在前方滾動的時候就已經找到正確的位置準備接球了
;而後天才有視覺障礙者就顯的動作比較遲緩些,或許是因為在生活經驗及其體驗生活時間上的長短不同而有所差異。